【欢庆幸福中国年】年俗丰富多彩 年味扑面而来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赵荣轩的孙子孙女们边走边唱。
山东平阴:
赶年集 品年味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赵荣轩的孙子孙女们边走边唱。
57岁的赵荣轩是山东平阴人,他所在的平阴榆山街道中桥口村,刚经历了旧村改造,全家分到了两套新楼房,老两口做点小生意,生活还算红火。
平阴人习惯从腊月二十二开始逛年货大集,这也意味着过年的开始。大集上,南边卖蔬菜水果,北边卖鸡鸭鱼肉,西边是五谷杂粮、干鲜山货,东边则有年画百货。商贩们把自家的货品摆出来,叫卖着、吆喝着,与南来北往的赶集人讨价还价。
每次赶年集,赵荣轩和老伴都要合计半天。在农村,年货不是一次或者一天就能买完的,它往往是一个过程,即使再精打细算,总有百密一疏的地方,什么时候忽然想起来,就立即去买。也正因为如此,平阴的年集,从腊月二十二启动以后,能一直持续到腊月二十九。到了三十,就是年了,该在家里煎炸烹炖,准备年夜饭了。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之于春节,是一个标签性的存在。虽然住了楼房,但农民社区老风俗不改。老赵拿着买好的红纸,请村内书法好的乡贤老人写春联。墨研好,纸铺开,随着书法老人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一张张带着生机的春联和大红福字就诞生了。晾干后,卷起来,回到家,用淀粉打好“糨子”,刷到门楣门框,大红的春联贴上去,整个家的氛围就喜庆起来了。
1月23日,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城惠义园,来自火红乡的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金明陆一家与社区志愿者在新家提前吃“年夜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高兴贵摄
四川德阳:
赏灯会 拾年趣
“看,亮灯啦!”1月19日晚,近万组彩灯点亮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德新镇和海田园综合体,宛若一幅流光溢彩的壮美画卷,吸引市民前去游玩。
本届德阳灯会以“天上唐诗·人间宋词”为主题,传承弘扬历史民俗文化。“德阳春树似新丰,行入成都若旧宫。”“好去江鱼煮江水,剑南归路有姜诗。”……近60首中国历代诗人咏德阳的诗歌被一一呈现在扇形灯箱上。此外,绵竹年画、德阳潮扇、皮影戏、川剧等民间技艺、传统曲艺也在光影中得以呈现。
漫步灯海,“金鼠报春”“太白醉酒”“哪吒闹海”等18个主题景观灯气势磅礴,游客置身其中,欢笑声此起彼伏。“火树银花灯光秀,看上去又炫又潮。品年味、拾年趣、赏年俗,这个年过得充实有趣。”德阳市民廖军兴奋地说。
德新镇党委书记周晓莉表示,春节期间举办灯会,除了给广大群众增添浓浓的民俗年味之外,以灯会为媒的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活动将深挖“夜经济”的消费潜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黑龙江佳木斯:
扭秧歌 赶大集
农历腊月二十七,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驼腰子镇愚公村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一场生动的文艺表演为新春营造了喜庆氛围。
生动的说唱、传统的二人转、热闹的快板、逗乐的小品,村民自编自演的精彩节目一个接一个,台上演得带劲,台下看得开心。
这边文艺演出还在精彩上演,另一边喜庆的秧歌和高跷队伍走了过来,伴随着欢快的曲调,村民们都兴高采烈地跟着跳了起来。“我们最愿意跳大秧歌了,大家敲锣打鼓地聚在一起热闹几天。”村民李伟说。
最能体现东北年味儿的是年货大集。从愚公村回到驼腰子镇,年货大集格外热闹。不用冰箱冰柜,雪糕、冻饺子整整齐齐地码在摊位上一准儿不化。鲜美的冻鱼、酸甜的冻梨、滑腻的冻柿子、透着小孔的冻豆腐,还有已经冻得硬邦邦的鸡、鸭和鹅,这些“冻货”是东北人最爱办的年货。
“过去物资匮乏,冻梨、冻柿子几乎是我们普通人家冬天仅能吃到的水果。”来赶大集的刘一月说,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冻水果已经成了一种情怀和念想,就得意这口冰冰凉凉、酸酸甜甜的口感!
在雪房子前拍拍照,躺在雪地里打个滚儿,再坐着狗拉爬犁溜一圈,厦门游客刘荃带着孩子在雪乡玩得不亦乐乎,这个春节,她将和家人一起在这里度过。“现实版的黑龙江比电视里更美、更畅爽!挺喜欢这里的,还没玩够呢!”
1月23日,顾客在江西省南昌市洪城大市场选购福字、红灯笼、中国结等饰品迎新春。刘 勃摄(中经视觉)
福建漳州:
老民俗 新花样
年味儿是啥?
在闽南,春节特别长,年味儿特别浓,众多具有闽南风情的“年俗”也一直在传承。漳州市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闽南年俗活动形式多样、极具特色。从正月初一开始,竹马戏表演等多项民俗活动将精彩登场。
传统的年俗活动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在南靖县金山镇,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举行的竹马戏表演,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演绎方式和艺术内涵不断丰富。竹马戏表演汉代《昭君出塞》等故事,以竹马为道具。9个小孩分别扮演昭君、番王等人物,演出时,竹马的前节挂在演员前齐腹处,后半部挂在腰椎处,看起来演员就像骑在马上。竹马戏演出唱腔为闽南方言,对白用俗语,演出形式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风味。
正月初一,在华安县高安镇坪水畲族村,家家户户都将张灯结彩,热情好客的畲族同胞们将拿着自家准备的火把,与游客齐聚坪水广场,共庆畲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每年的这个时候,身着节日盛装的畲族姑娘、小伙与游客手持用竹子和易拉罐制作的火把,组成队伍绕村巡游,远远望去,犹如一条长长的“火龙”。到了晚上,坪水还会举办篝火晚会,畲族同胞高举火把祈盼来年红火。平和县国强乡的乡亲则抬神飞奔水中,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西藏吉隆:
送温暖 道吉祥
1月23日,在边境小城西藏吉隆县,温暖的阳光照进了宗嘎镇加木村边巴家新房的院子和客厅,也照在了她勤劳的双手上。
今天,不仅是西藏日喀则藏历新年的“古突”(相当于“除夕”),也是边巴家一位特殊的“亲戚”又要来做客的日子。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吉隆县深入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边巴一家成为县长胡红的结对帮扶对象之一。上午10点,带着国旗、大米、粮油、慰问金、大红灯笼、春联等物品,胡红风尘仆仆地进了门。
“最近身体怎么样?年货都准备了什么?索朗次仁最近回过家吗?”刚一见面,胡红就迫不及待地通过翻译关心起了边巴的身体。
刚结对帮扶时,胡红了解到17岁的索朗次仁即将初中毕业但不愿意继续升学。要想让这个贫困家庭彻底脱贫,必须让索朗次仁有一技之长获得稳定收入。胡红多次结合自己入伍的经历给索朗次仁做思想工作,动员他入伍。现在,索朗次仁在山南当兵已经3年了。他每个月的津补贴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持续稳定的收入。
吉隆县是中尼边境的一座小城,像边巴这样的农牧民还能享受到每人每年4500元的边境居民补贴。“日子是越过越有希望了。这又是一个温暖的新年,祝祖国和大家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边巴说,新的一年,她希望索朗次仁能在部队好好干,报效国家。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管 斌 刘 畅 马维维 薛志伟 代 玲 通讯员 赵 军 于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