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February 2020

余粮不少不用慌 延期收购来帮忙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东北地区水稻收购进度滞后,农户手里的余粮还比较多,如果不延长收购期限,农民售粮变现可能遇到困难。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决定将东北地区2019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截止日期延长至2020年3月31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春节后东北地区水稻收购与往年相比滞后,为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及时有序恢复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工作,2月26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进一步做好东北地区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决定将东北地区2019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截止日期延长至2020年3月31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主任涂圣伟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北地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切实做好东北地区的粮食收购工作,既是满足农民售粮需求、帮助农民及时变现、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力支持农民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的有效举措。去年秋粮上市以来,由于水稻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黑龙江、吉林陆续启动水稻最低收购价收购工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东北地区水稻收购进度滞后,农户手里的余粮还比较多,如果不延长收购期限,农民售粮变现可能遇到困难,影响种粮收益和种粮积极性。   近期,东北各地在确保疫情防控前提下,有序恢复水稻最低价收购工作。这让黑龙江佳木斯市建三江农垦华之盛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洪丰倍感高兴。他去年种植水稻1100亩,产量123.2万斤。黑龙江去年12月12日启动水稻托市收购以来,他陆陆续续卖了一部分。2月18日,黑龙江佳木斯市建三江洪河农场粮食收储中心开库收粮,他立即通过中储粮“惠三农”APP预约了售粮时间。截至2月26日,他家剩余的稻谷全部销售完毕。拿到售粮款后,他就着手购买种子、农药、化肥,为今年水稻生产做准备。   建三江洪河农场粮食收储中心是中储粮创业直属库委托的收储库点,是春节后黑龙江第一家开库收粮企业。收储中心有效仓容7.4万吨,春节前收购稻谷5.8万吨,2月18日至26日,收购稻谷1.3万吨。收储中心主任陈永生说,为减少收购排队带来的人员聚集等问题,他们通过APP预约等方式,推行预约收购。加强收购工作人员和售粮人员的防护和管理,对“一卡通”系统登记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售粮农民等候区、员工食堂、办公区域等人流较多场所开展体温检测,并落实佩戴口罩、清洁消毒等防护措施,确保疫情防控和收购工作两不误。   最低收购价政策是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中储粮集团公司切实履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职责,千方百计扩大收储能力,合理布设收购网点。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期,分区分级有序恢复最低价稻谷收购工作,满足农民售粮需求,发挥好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托底作用。   市场化收购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2018年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益。同时,东北地区各省份结合本地实际,多措并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各类主体入市收购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搞活粮食流通,加快形成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粮优价的市场化收购新格局。吉林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主导、政府调控保障功能,坚持两手协同发展,确保农民好粮卖出好价钱。据吉林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吉林省已经有49个粳稻最低价收购库点开库收粮,全省入统企业累计收购稻谷65.4亿斤,同比减少6.5亿斤,收购进度过半,绝大多数通过市场销售,政策性水稻收购3.2亿斤。   随着收购期延长和各地相关举措的落实,有序恢复的东北地区最低收购价收购将“加速”水稻入库进度,为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不过,涂圣伟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整体处于较高水平,稻谷库存消化问题尤为突出。应进一步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推动最低收购价功能从托市向托底转型,通过“精准托市”,给多元主体市场化收购留出更大空间,加快形成政府引导下市场化收购为主的格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慧)

农民工“出不来、进不去”,咋办

  日前,中央和各部门对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作出了系列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贵在精准,重在落实。复工复产牵扯到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当前,不少地方正在千方百计打破农民工返岗“梗阻”,努力解决返岗工人不足、交通物流不畅、产业链配套难等问题。   “复产了,部分外地员工回不来,生产还是卡在那。”“货运到了,找不到装卸工,卸不了货干着急。”“要发货却没有司机接活,配送十分困难”……连日来,记者采访复工复产企业时,频频看到企业反映缺工严重问题。   日前,中央和各部门对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作出了系列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贵在精准,重在落实。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复工复产牵扯到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那么,目前农民工复工的主要阻碍是什么?如何让农民工安全顺利复工?各地又采取了哪些措施?针对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相关专家。   “两头堵”是最大问题   “出不来、进不去”“两头堵”是农民工流动面临的最大问题。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前不久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16个省、80个县近100个村中,绝大多数省份的劳动力流动基本处于封冻状态,农民工流出总体比例不足10%,大部分村庄春节后外流人数停留在个位数。在这100个村中,90%以上所在乡镇为零疫情(无确诊或疑似病例),70%以上所在县确诊人数在10人以下。以县为单位来看,调查的多数县份疫情并不严重,不属于重点疫情区域。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张雪霖认为,一些劳动力输出省份的县市区域实行封闭管理,一些地区公共交通停运,劳动力输入省份的高门槛复工审批等原因,都阻碍了农民工返城复工。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红东认为,农民工队伍现在分很多种,有些是小老板、管理层或技术人员,有房有车,自驾回程,有些是长期员工但无房无车,还有的是季节性外出打工和零工小时工,生活没有保障。   “现在,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农民工要分区分级分工作类型,分批次推进复工。”郭红东说,一方面是非重点疫情省份的封闭管理要陆续放开,就近的农民工先复工,另一方面要帮助跨区域员工“点对点”返城复工。目前,返城农民工大多是有一定规模企业的老员工,中小企业、餐饮服务业一下子解决用工难题还不现实。那些没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季节工和小时工,短期内一般是不会出来的。但是,相关部门也要尽快着手解决这些人的工作对接、安置问题,不易拖得太久。   对于很多地方来说,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属于双重约束目标,但防控疫情是直接的显性责任。郭红东表示,解开封闭管理需要地方领导敢于担当,需要地方对疫情有充分的把控能力,精准施策,万不能不放则已,一放就乱。   专列专车包机来啦   “没车回,途中不安全”,现实不便和内心担忧的双重压力,严重影响着农民工顺利返城。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已有不少返岗包车、复工专列甚至返工包机,将一批批农民工接回来。   日前,一辆特殊的大巴车停靠在宁波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宿舍楼下。这辆载着20多名外地员工的大巴车,是首批抵达宁波的外地员工返岗包车。   “在保证空车率的基础上,我们共派出了700余辆大巴车,接回17000余名员工返厂。”申洲集团工会主席李赛珍表示。   不仅如此,载有近300名贵州籍复工乘客的G4138次定制专列日前到达杭州东站,这是铁路部门节后开出的服务企业外地员工返程首趟复工人员定制专列;浙江长龙航空GJ8025航班搭乘了154名浙江省嘉善县企业的返岗员工,从四川广元机场飞抵杭州萧山机场,这是全国首班“返工包机”。   “除了就近就业和自驾出行的,绝大部分农民工需要依赖公共交通返岗。”郭红东表示,这个时候,需要给农民工提供路途上的帮助和保障。这个工作需要劳务输入地和劳务输出地双方政府有关部门来协调做好,员工所在企业要负责把隔离条件准备好,把复产后的防控措施做好,逐步解决员工上班问题。   郭红东说:“从目前看,许多地方政府承担了农民工返城的路费,企业负担隔离费用。尽管如此,规模较小的企业也有很大压力。”   好在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对返岗包车的支持政策。交通运输部印发通知,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地方政府组织的返岗包车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并优先便捷通行,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要做好相关服务保障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给出了补贴和协调指导政策。截至目前,已经帮助2600多家企业解决缺工10.3万人。   数字技术不容忽视...

武汉疫情正得到有力控制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武汉2月28日电 (记者董庆森 常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8日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央指导组指导组织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进展。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经过艰苦努力,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但绝不可以有侥幸心理、松劲心态。   马晓伟说,目前武汉定点医院收治的重症患者转归为治愈的占比从14%提高到了64%,全国累计确诊7.8万多名患者,治愈出院3.6万多人。下一步,中央指导组在疫情防控方面,要指导各地依法依规提出动态调整应急响应级别的建议;在医疗救治方面,要确保新增、新发现病例“日清日结”,继续优化医疗设备资源,安排好19个省份“以省包市”对口支援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目前武汉疫情快速上升的趋势已经得到了遏制,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由最高峰2月13日的3910例,下降至2月27日313例;新增治愈病例从2月20日起已连续8天超过新增确诊病例数;重症占比从2月11日的31.6%下降到27日的22.4%;病亡率从1月26日的最高点9.0%,下降到现在的4.4%,这些数字充分表明疫情正在得到有力的控制。此外,武汉目前新增病例80%至90%是由疑似病例转来的。梁万年说,专家组研判认为,目前中国的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仍然面临着反弹的巨大压力,所以还是不能盲目乐观,防控工作还是丝毫不能放松。   如何防止疫情反弹,怎样控制风险?对此,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表示,目前已要求各省制定预案、加强演练;有关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认真落实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措施,做好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确诊和疑似病例。同时,要加强流行病学的调查,对于密切接触者进行跟踪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治尽治。   国家在关心爱护一线医务人员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薪酬待遇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对于在湖北一线的医务人员,将临时性工作补助的标准提高一倍,薪酬水平提高两倍,扩大卫生防疫津贴发放范围;在执业安全方面,严厉打击在疫情防控期间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的执业环境,同时加强医务人员执业安全防护,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的发生,对于已经感染的医务人员,积极给予医疗救治;在生活保障方面,积极筹措资金,为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疗队队员发放必要的生活用品。

外资外贸逆势上扬

  一段时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外贸走势和吸收外资情况受到各方关注:进出口会不会受到较大影响?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会不会受影响?外资会不会撤离?   “从商务部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很多外贸企业正在迅速恢复产能,各地区各部门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精准施策,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减负助力。”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日前指出,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中方将继续加大对外资企业的服务力度,“有针对性地协调解决外资企业在投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信心源于坚实的底气,改革开放40多年奠定了我国外贸发展的良好基础,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也将为外商投资提供持续的动力。总体而言,我国在很多方面依然具有国际比较优势,对此应该有信心。   从对外贸易来看,迎难而上是近年来中国外贸的底色。2019年,我国外贸发展环境严峻复杂,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中国外贸经受住了重大风险考验,展示出强劲韧性和蓬勃活力。”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表示,2019年,我国出台政策措施,营造便利友好营商环境,妥善运用经济手段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实现了外贸发展逆势增长,进出口规模、国际市场份额双双迈上新台阶,圆满完成稳中提质目标任务。   我国出台进一步稳外贸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外贸发展环境。201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进一步稳外贸政策措施,包括完善财税政策、支持外贸融资、加大信保支持、加快发展新业态、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方面。   我国积极主动扩大进口,中国进口发展稳中有进。2019年,中国货物进口达到了14.31万亿元,同比增长1.6%。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水果、坚果、食用植物油、猪肉、牛肉进口大幅增长,保证了国内供应、稳定了市场价格。国外高品质商品逐渐深入寻常百姓家,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关税总水平进一步降至7.4%。推进《贸易便利化协定》措施落实,2019年年底实施率已达96.2%。消费品进口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2019年11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比首届增长23%。一批传统出口企业以进博会为契机,加快转型发展。   我国深入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新动能新活力。完善政策,创新监管,优化流程。新设24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为跨境电商综试区零售出口企业量身定制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让深受企业欢迎的增值税“无票免税”政策真正落地。不断优化市场采购贸易政策措施。支持加工贸易保税维修再制造项目先行先试,全年新增8个项目,涉及通讯设备、船舶、轨道交通、航空等行业。   我国还通过大力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积极支持边境贸易创新发展、持续推进“三项建设”等工作,不断推动外贸稳中提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全年货物进出口31.6万亿元,增长3.4%。   从吸收外资来看,逆势向上是近年来的突出特点。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跨国投资低迷、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各国引资竞争加剧的条件下,2019年我国吸收外资实现逆势增长——按人民币计,达到9415.2亿元,比上年增长5.8%;以美元计,1381.4亿美元,增长2.4%。   “围绕‘稳外资’工作,去年连续发布实施了新的外商投资法、国务院稳外资20条、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指出,2019年我国打出了稳外资的“组合拳”,有力稳定了外商投资的预期,提振了投资信心。   外资市场准入取得新突破,修订发布2019年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各减8条,减至40条和37条,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外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推动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以更大力度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和合法权益;外资法律制度实现历史性变革,推动出台外商投资法,取代了“外资三法”,成为新时代外商投资基础性法律。   当前,中国正在全力以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当前全球经贸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这更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共度时艰,也相信处于全球供应链各环节的政府和市场主体,会为来自中国的商品、服务和输华的商品提供更多的贸易便利。同时,我国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优势没有改变。中国也将继续加大对外资企业的服务力度,协助外资企业积极应对疫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冯其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