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超大 韧性活力十足
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突如其来
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本应红红火火的春节消费按下了“暂停键”。不仅如此,疫情对消费的影响还在加大,尤其是对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和影视娱乐等服务消费影响更为明显。
“一方面,我们要正视疫情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采取积极措施,尽可能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副部长许召元表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正是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准确判断和深刻把握。
早在3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迈入“10亿级人口规模”行列,但当时国家的整体实力不高,群众消费水平有限。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达4亿多人,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以及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我国消费增长的基础越来越稳固。
与此同时,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发明显,特别是在国际环境复杂、外部需求波动的情况下,内需特别是消费对于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作用更加突出。据统计,2019年,我国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9.0%,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7.8%,比资本形成总额高26.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1649亿元,比上年增长8.0%,规模首次突破40万亿元。
与过去低成本生产要素这一比较优势不同,超大规模市场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比较优势。许召元表示,超大规模人口或国土面积,并不一定能发展成为超大规模的市场,只有基于一个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内需规模不断扩大的强大国内市场,才能转化为新的比较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出超大规模市场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专业化分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涵盖了从经济总量、市场容量、产业体系、人力资本等多个方面,这些优势的叠加发挥,让中国经济更具韧性和活力。
从经济总量看,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990865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同时,我国经济增速保持在预期目标区间,且明显高于全球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左右。
从市场需求看,201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与高收入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目前,多层次消费市场正在加快形成,其中消费升级和中高端需求在持续增长,未来将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产生强大推动力。
从产业体系看,我国是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与此同时,我国服务业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有望让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0年稳居世界首位。
从人力资本看,中国拥有近9亿劳动力人口,虽然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减弱了人口红利,但人口素质提升带来的“人才红利”,将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只是一种潜在的优势,要想充分激发和释放这种优势,还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市场培育,夯实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形成基础,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发挥创造良好氛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吴亚平说。
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深入挖掘和激发国内需求潜力,培育拓展新的商品和服务消费增长点,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增加补短板、增后劲的有效投资,让内需潜力持续释放;要把发展的成果更多地落实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提振市场预期和消费信心。
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对体制机制障碍的破除,让这一比较优势能更加充分地彰显出来。一方面,要拆除分散竞争体制下各种有形与无形的行政壁垒,通过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强大国内市场,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构建起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但越是关键时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所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仍有待挖掘,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发展大势、用好用足比较优势,就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顾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