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March 2020

福建“生态云”筑牢医废处置安全屏障 确保全链条覆盖、全过程监管

  疫情期间,福建省利用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生态云,加强医疗废弃物处理监管工作,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监管全程透明化,通过电子联单实现医废处置可追溯,确保全省疫情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得到及时有效安全地收集、转运、处理、处置,实现日产日清、日收日清。   医疗废弃物处置是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第二道防线”。疫情期间,福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利用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生态云,加强医疗废弃物处理监管工作,确保疫情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得到及时有效安全地收集、转运、处理、处置。   信息化管理助规范处置   “这个里面用纸箱包装的是新冠肺炎医疗废物,暂存在这里以后,套上一层医疗废物的专用袋,然后再喷洒含氯消毒液,用纸箱封死,贴上标签。”在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后勤部主任许一清在屏幕的另一端汇报着医院医疗废物处置情况。像这样的画面,每天都会在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固废平台上演。   “生态云固废平台是2017年6月建成投运的,其中医疗废物模块在2019年下半年开始建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疫情环境风险防控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生态云平台就是推动落实这项工作的重要抓手。”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固化中心技术审核科科员蒋锐剑说。   为了让生态云平台得到合理利用,2月3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专门印发《关于应用生态云调度医疗废物收集与处置工作的通知》,同时启动了涉疫情医废相关模块的开发工作,并于1周左右的时间内投入使用。   生态云平台成为医疗废物处理的指挥中枢。疫情发生后,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付朝阳第一时间通过生态云平台,对全省疫情环境风险防控工作进行部署,连线医疗废物产生、处置有关单位,了解调度疫情期间医废环境监管情况,精准查找工作薄弱环节,“点对点”“面对面”提供科学指导,确保医疗废物监管工作全链条覆盖、全过程监管,不留盲区死角。   目前,医疗废物处置情况已经被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而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医疗废物处置成本高、监管难度大,是医废处置管理的薄弱环节,更要加强监管。福建省生态环境厅推出的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有效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困境。平台固废危废管理系统每日汇总全省定点医院医疗废物的产生、转移以及处置单位接收和处置台账等信息。同时,实现与各定点医院、处置单位重点点位的视频联网,让医疗废物监管全程透明化。   “生态云的运用减少了现场督导检查频次,减轻了相关单位的工作负担,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可实现全过程监管,保障全省医疗废物得到全面规范处置,严防二次污染,实现了‘刚性约束’与‘亲情温度’的有机统一。”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固废管理相关负责人说。   电子联单“寻踪溯源”   医疗废物收集是医疗废物处置行业的重要一环,如何规范运营极为关键。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多次组织召开视频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固体处、固化中心在1天半的时间内迅速组织建立了“八闽医废信息化”微信管理群,将94家定点医院、19家医废处置单位约300多名信息化管理人员全部拉入群内,要求定点医院和处置单位通过生态云平台,做好危废管理计划、每日台账申报工作,将医疗废物,尤其是涉及疫情的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以及污水处理产生的栅渣和污泥的产生、贮存、转移、处置等全过程数据在平台进行申报,并实施电子联单管理,实现“不见面”服务。   在厦门,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通过平台实时跟踪定点医院、发热门诊、隔离观察点等单位涉疫医废收集、贮存、处置和污水处理情况,对调度检查发现的问题,指导相关单位落实整改,做到工作落实与确保安全两手抓两不误。   在泉州,安溪县生态环境局在要求联系挂钩干部现场检查的基础上,每日应用远程监管手段对医疗机构、医学观察场所等敏感目标实施远程监督检查,督促定点医疗机构上传相关视频照片,规范疫情期间医疗废水、废物的处置。   “以前统计一个数据,我们汇总整理完要报给院领导把关,层层上报、层层把关,时间很赶还很容易出错,用了生态云平台,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南平市顺昌县总医院后勤部主任陈晓静说,生态云平台提高了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分析效率,不仅方便了监管部门在线监管,还进一步提升了院内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自2月11日起,入驻系统的医院和处置单位正式启动医废电子联单功能,将医废产生数据与医废处置数据连接起来,真正实现了医疗废物的全过程监管和可追溯。   随着门诊数量的增加,医废处置需求呈现明显增长。“通过生态云平台,处置单位可以及时了解我们需要转运的医废数量,尽快安排车辆过来清运,有效缩短了涉疫情医疗废物在仓库贮存的时间,减少了环境污染风险。”南平市第二医院工会主席杨军说。   在线监管保日产日清   医疗废弃物可能附着着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处理不当将导致病毒“二次传播”。因此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处置更要保证稳妥。福州市生态环境局土壤处处长林良伟每天早上8点就开始督导全市的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统计各区县医废处置情况、监控医疗废物前后端的收集和转移。   作为福州市生态环境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具体负责人,林良伟的工作除了牵头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手册,最重要的是做好医疗废弃物的监管工作,保证做到日产日清。   疫情期间,在定点医院和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工作繁忙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在家”即可通过生态云平台数据分析、视频监控和预警预报等功能,对定点医院和医废处置单位实施在线监管。通过查询定点医院的每日台账数据以及视频监控录像,可以及时发现定点医院是否做到涉疫情医疗废物“日产日清”;通过查阅处置单位的处置台账、视频监控录像,可以了解到每个批次医疗废物的进厂时间、处置时间及处置单位是否做到“日收日清”。生态云平台的运用,让每个医院、每个医疗废物处置点的每个数据都责任到人,实现了数据的全程可追溯,让数据造假无所遁形。...

今年我国夏粮丰收有基础 密切关注三类气象灾害

  □ 今年小麦种植面积基本稳定,越冬期气候条件总体有利,加之春季田管比较到位,目前小麦苗情长势好于上年,也好于常年。不过,夺取今年夏粮丰收还要过“倒春寒”、倒伏等关口。   □ 今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程度可能重于上年。   3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防范气象灾害保障复工复产和春耕备耕工作情况。   今年小麦面积基本稳定   “总的来说,今年我国夏粮情况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土壤墒情充足,苗情总体较好,丰收很有基础,田管切勿放松。”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介绍,夏粮主体是冬小麦,目前北方冬小麦已经开始起身拔节,江淮地区开始孕穗,西南地区正在灌浆。今年小麦面积基本稳定,越冬期气候条件总体有利,加之春季田管比较到位,目前小麦苗情长势好于上年,也好于常年。   不过,现在距离夏粮收获还有70天左右时间,夺取夏粮丰收还要过“倒春寒”、倒伏等关口。今年气温偏高,作物的物候期有所提前,小麦生育期提前一周左右,即将进入大面积拔节。小麦拔节孕穗时抗寒能力比较差,容易遭受冻害,因此需要持续关注,做好防范。   防病治虫任务繁重   刘莉华介绍,今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程度可能重于上年。威胁玉米生产的主要是草地贪夜蛾,威胁水稻生产的主要是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威胁小麦生产的主要是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   目前,已有9个省份1300多万亩小麦发生条锈病,是近10年来发生程度最重的一年。今年4月份至5月份,江淮黄淮地区雨水偏多,可能会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大流行。小麦白粉病现在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夺取今年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防病治虫任务十分繁重。   农业农村部已经采取了相应防控措施:下发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草地贪夜蛾病虫害防控预案,提前预拨了14亿元防控资金;启动了重大病虫发生动态网上直报,实行每周一报,重大病情随时报告,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分病虫制定了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及时筛选推荐28种草地贪夜蛾的防控用药;组织各地开展了病虫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目前,已经累计防治小麦条锈病1800多万亩次、草地贪夜蛾190多万亩次,基本做到应防尽防。   密切关注三类气象灾害   今年第二个寒潮来势汹汹,当前正值春耕关键时期。   刘莉华介绍,从目前情况看,全国春耕春播进展顺利。截至3月26日,全国春播粮食为7480多万亩,完成意向种植的8%,进度同比快0.6个百分点;早稻育秧已近七成,栽插已经完成1600多万亩,育秧进度快1.6个百分点,栽插进度快2.9个百分点。   “这次寒潮天气对春耕春播影响较小,但是整体春耕春播还有一些气象灾害需要密切关注。”刘莉华说,一是东北地区局部旱涝并存。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区去年秋季降雨比较多,土壤偏涝范围为近5年来最广,春播期可能发生局部内涝。同时,东北西部传统旱区今年春季气温偏高,土壤失墒快,干旱可能性比较大。二是早稻产区可能发生阶段性的阴雨寡照。长江流域春季可能发生阶段性连阴雨,容易造成早稻烂种烂秧,影响栽插进度和秧苗正常生长发育。三是西南华南局部地区春旱影响适时春播。主要是云南、广东、广西等省份去年降水少、蓄水不足,今年春季降水依然偏少、气温偏高。目前,滇南部分地区已经旱象露头,对玉米、水稻、茶叶等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今年气候暖湿特征明显   中央气象台副台长魏丽表示,今年以来气候暖湿特征比较明显。从1月1日到3月27日,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24%,比去年同期多8%,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6℃,比去年同期高0.7℃,是1961年以来气温第二高年份。   魏丽表示,预计4月份到5月份暖湿特征还会持续,全国大部分地方气温仍然偏高,降水偏多,降水偏少的区域仅在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东部。气温方面,北方地区气温明显偏高,东北、华北、新疆偏高1℃到2℃。4月份到5月份,需要注意防范的灾害性天气是南方阶段性阴雨、暴雨和强对流天气。...

北京多举措助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7日讯 (记者李佳霖 郭静原)27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方葆青表示,复工复产是北京当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迫切任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京个体工商户正常经营受到较大冲击。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有近44万户,带动了大量就业,帮助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对于稳定就业、保障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北京市将从以下4个方面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扶持力度。   一是帮助个体工商户尽快有序复工复产。保障用工和物流需求,落实个体工商户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分业态分形式有序推动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   二是降低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从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减免和缓缴社保缴费、实行税费及房屋租金减免等方面,推出降低经营成本的系列举措,例如免征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企业2020年2月至2020年6月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   三是方便个体工商户进入市场。推进准入便利化,提供个体工商户登记网上办理服务;实行告知承诺,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和信用承诺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即时审批发放营业执照;依法豁免登记,对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的个体经营者,依法予以豁免登记。   四是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服务力度。在疫情期间保障个体工商户电气供应,并充分发挥个体劳动者协会等社团组织及互联网平台作用,集中各界力量应对疫情。

武汉主战场疫情扩散基本阻断 将采取更加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死灰复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武汉3月27日电 (记者董庆森 温济聪)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柳东如表示,目前,湖北和武汉“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武汉主战场疫情传播基本阻断。武汉市整体由高风险区降为中风险区,5个区降为低风险区。   “‘零报告’不等于‘零风险’,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存在。”柳东如说,当前湖北全省正在逐步解除离鄂离汉通道管控,武汉还将有计划解除社区封控。随着管控措施的解除,需要采取更加精准、更加主动、更加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死灰复燃。   一是强化主动申报。进一步强化社区、单位、集体和个人主动申报健康的责任,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要立即向附近的疾控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二是压实社区排查。落实落细乡镇、街道和社区网格化管理责任,对辖区外来人员特别是入境人员进行摸排,建立台账及时报告排查情况。公安、商务、卫生健康部门要及时向社区通报外来人员信息,确保外来人员排查和入境人员转运隔离等环节做到无缝对接。   三是强化疫情处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全面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规范和加强发热门诊管理,对可疑患者及时登记、检测、诊断和隔离治疗,企事业、交通等单位和场所要加强发热病人的主动监测,发现可疑病人就地隔离,立即上报,各级指挥部要坚持“早、小、严、实”原则,及时发现和处置散发疫情和聚集性疫情,落实管控措施、严防本地疫情传播。   四是抓好重点防控。湖北省印发了社区外来人员住宿场所、客运场站及交通运输工具等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防控指南,并加大培训力度,派驻专家深入一线指导防控工作。下一步,湖北将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抓实抓紧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在本次新冠疫情防控中,湖北省疾控中心承担了哪些工作?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刘家发说,湖北省疾控中心承担的工作主要有5个方面。   一是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接到疫情信息后,省疾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和传染病定点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探寻疾病的传播链条和流行特点。   二是疫情监测分析工作。24小时全天候在线管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确保全省2325个网络直报机构实时报告。通过数据分析,在实时把握疫情形势和流行趋势的基础上,向社会发布9起风险等级评估报告,为全省分区分级防控、分类分时复工提供依据。   三是实验室检测和技术攻关工作。截至目前完成疑似病例确诊、环境污染调查、消毒效果检测等基本核酸检测7697份,抗体检测783份,利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开展新冠病毒分离鉴定和基因测序工作,跟踪监测病毒的变异情况。   四是公共卫生安全检测与评价、消毒与院感控制。参与了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等应急医院的设计和验收,为24家定点医院ICU病房、固定手术室、CT室、检验室的改造提供技术服务等。开展消毒148次,消毒面积达333245平方米。   五是指导基层防控。先后派出7批次、61名队员开展现场工作指导,深入一线为疫情防控提供全方位专业技术支撑,抽调26名专业骨干直接参与到武汉市及相关区的专项留调工作。

我国可燃冰试采再创两项世界纪录 

  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取得成功。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和日均产气量两项新世界纪录,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重大跨越。   天然气水合物通常称为可燃冰。此次试采是我国可燃冰第二次试采,于2月17日点火成功,持续至3月18日完成预定目标任务,期间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均创造了世界纪录。   实现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大致可分为理论研究与模拟试验、探索性试采、试验性试采、生产性试采、商业开采5个阶段。第二轮试采成功实现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阶段性跨越,迈出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进程中极其关键的一步。   据悉,目前第二轮试采仍在进行中,科技人员将围绕加快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产业化和实施生产性试采继续进行试验工作。

联合国报告:中国减贫成就显著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纽约3月26日电 记者高伟东报道: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3月25日发布的《2020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度报告》显示,亚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表现出色。中国在减贫领域的成就尤为显著。   报告显示,2017年,区域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两倍多,至少18个国家和地区的贫富差距有所缩小,农村地区供电普及也取得稳步进展。从1990年到2015年间,全球每日生活费低于1.90美元的极端贫困人口数量从19亿下降到了7.3亿,其中亚太地区降幅最为明显。   报告特别指出,中国在减贫领域表现显著,已成功将贫困人口数量从1990年的7.8亿减少到了2015年的1000万以下。2015年,中国收入最低的40%群体,其家庭收入增长了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助于推动东亚和东北亚地区减少不平等现象。   报告同时强调,为了实现更加平等和可持续发展,亚太地区当前的经济增长必须与百姓福祉及健康环境相结合。各国迫切需要在性别平等以及建设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等领域加快进展,并加强相关数据收集和统筹。

中国已对89个国家实施抗疫援助

  □ 目前,中国已分4批组织实施了对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抗疫援助,现正在制订第5批援助实施方案。   □ 疫情当前,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凸显出其时代价值,国际社会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月2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介绍了中国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情况。   已对89个国家实施抗疫援助   邓波清表示,目前已分4批组织实施了对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抗疫援助,现正在制订第5批援助实施方案。   从援助对象看,既包括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也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和防疫能力较为薄弱的国家,还包括欧盟、非盟、东盟等国际组织。中国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筹资呼吁,向其提供了2000万美元捐款,用于增强有关国家防疫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指定用途。   从援助方式看,包括医疗物资援助和医疗技术援助两种形式。援助物资主要包括检测试剂、口罩、防护服、隔离眼罩、额温枪、医用手套鞋套以及呼吸机等诊疗设备。医疗技术援助主要采取派遣医疗专家组的形式,开展经验交流,提供诊疗建议。此外,许多中国地方政府、企业、民间机构和个人也参与到对外援助行动中。   对外援助不影响国内疫情防控   邓波清表示,中国在确定提供抗疫援助方案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当地疫情严重程度、当地医疗卫生条件和医疗物资缺乏程度。第二,有关国家向中方提出的具体援助需求。第三,中国政府自身所具备的能力。   在充分保障国内抗疫工作需要的前提下,中国政府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妥善制订援助工作方案。   中国善举获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罗照辉介绍,中国与世界各国分享抗疫经验,提供多语种防控和诊疗方案,举行疫情防控经验国际分享交流大会,与多国专门举行卫生专家视频会议,并同有关国家开展疫苗研发、药品研发等合作。在中方倡议下,中国—东盟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议在老挝成功举办,中日韩举行了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视频会议,中韩专门成立了应对疫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   中国的善举义举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等领导人亲自到机场迎接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以及援助物资。柬埔寨首相洪森直播中国医疗专家组抵达金边,60万网友在线观看。意大利外长迪马约表示,中国医疗专家和他们携带的援助物资“将拯救意大利”。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国正在做的事情是正确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向习近平主席表示,联合国感谢中方为当前处境困难的国家抗击疫情提供援助,中国支持对多边主义至关重要,期待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发挥重要领导力。   努力取得抗击疫情最后胜利   罗照辉表示,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共同的发展机遇,也承担着共同的风险和挑战。当前,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呈加速发展态势:从报告第一个病例到报告首个10万病例用了67天,到报告第二个10万病例用了11天,到报告第三个10万病例仅仅用了4天。疫情严重威胁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冲击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版图。如何应对这一严峻挑战,不仅关乎各国人民的安危和世界的前途命运,也考验着人类社会的共同智慧。   疫情当前,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凸显出其时代价值,国际社会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危难关口,国际社会是自私狭隘、闭关锁国,还是凝聚合力、共护家园?是谣言歧视、仇外排外,还是携手抗疫、共克时艰?过去两个多月的抗疫实践已经清楚表明:只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才是应对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病毒不分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中国将继续坚定秉持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各国人民同舟共济,加强合作,努力取得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

经济日报评论员: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经济日报原标题: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学习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重要讲话   在全球疫情快速蔓延、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世界经济面临衰退风险之际,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释放了共同应对挑战的强有力信号,提振了国际社会应对疫情、稳定世界经济的信心。   习近平强调,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此次疫情带来的挑战超出了世界各国的过往经验。但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社会不断应对和战胜各种挑战和困难的历史。因此,对于战胜疫情,国际社会应当坚定信心。   当然,信心不是凭空而来,而应当来源于国际社会的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团结合作是人类社会应对挑战、克服困难、实现共赢的不二法则。   全球化时代,疫情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无论是抗击疫情,还是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在这方面,中国一直是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给予中国真诚帮助和支持,中国的疫情防控也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在全球疫情快速蔓延之际,中国在全力做好国内防控的同时,也同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分享防控经验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阻碍了各国的生产、需求以及贸易,造成了世界金融市场动荡,一些国家失业率攀升。为了稳定经济,一些国家出台了刺激政策。但是,要在最大程度上克服疫情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需要更多全球共识和开放合作。   世界各国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采取必要的财政、货币和结构性政策,推动市场开放,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提振世界经济复苏士气。   对此,中国直面挑战,迅速行动。一方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复工复产,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了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全球危机,需要全球协同应对。齐心协力是国际社会化解这一艰难挑战的正确选项。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互信合作,国际社会才能早日战胜疫情,实现世界经济复苏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