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20

加快建成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努力让13.5亿参保人医药无忧

  我国已建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5亿人,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医疗保障基金收支规模和累计结存稳步扩大,整体运行稳健可持续。   3月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发布。《意见》指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保障13.5亿参保人基本医药需求。   那么,目前医疗保障制度存在哪些问题?《意见》中有哪些与群众生活相关的改革?如何推进改革?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医保局负责人。   “1+4+2”改革框架明确   国家医保局负责人表示,我国已建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5亿人,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医疗保障基金收支规模和累计结存稳步扩大,整体运行稳健可持续。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健康福祉的美好需要日益增长,医疗保障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步显现。一是制度碎片化。一些地方政策口子松,制度叠床架屋。二是待遇不平衡。地区间保障水平衔接不够,过度保障与保障不足现象并存。三是保障有短板。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弱化了共济保障功能,门诊保障不够充分。   《意见》全文共八个部分28条,研究提出了“1+4+2”的总体改革框架。其中,“1”是力争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4”是健全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四个机制。“2”是完善医药服务供给和医疗保障服务两个支撑。   突发疫情“先救治、后收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医保局全力做好患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工作,明确提出“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收治”,陆续出台了系列专项政策,异地就医不受备案等规定限制,一律实行先救治、后收费。   《意见》就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专门提出了制度性安排。一是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健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医保支付政策,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二是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有针对性免除医保目录、支付限额、用药量等限制性条款,减轻困难群众就医就诊后顾之忧。三是统筹医疗保障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支付比例。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将改革   在参保人待遇保障方面,《意见》强调,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稳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职工和城乡居民分类保障,待遇与缴费挂钩,体现多缴多得原则。改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   在筹资方面,将完善筹资分担和调整机制,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准费率制度,均衡个人、用人单位、政府三方筹资缴费责任,加强财政对医疗救助投入。巩固提高统筹层次,全面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地级统筹,探索推进市地级以下医疗保障部门垂直管理,鼓励推进省级统筹,做大做强基金“池子”。   在医保支付方面,《意见》提出,完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医保准入谈判制度更加成熟,持续优化医保目录,逐步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创新医保协议管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医药机构纳入协议管理范围,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逐步建立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为主,按床日、按人头、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协同发展的多元复合型支付方式,探索医疗服务与药品分开支付。   整治耗材价格虚高问题   2019年以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实现重大突破,地方探索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也取得了积极成效。此次《意见》专章部署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强调充分发挥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深化医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在推动解决医疗服务体系领域深层次体制机制、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上取得更大成效。   国家医保局负责人介绍,深化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以带量采购为原则,全面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建立健全省级招标采购平台,推进构建区域性、全国性联盟采购机制;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深入治理药品、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使更多常用药品、医用耗材回归合理价格区间;增强医药服务可及性,健全全科和专科医疗服务合作分工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社会办医,规范“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促进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加强医疗机构内部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分类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完善人事薪酬制度。   在医保经办管理服务方面,将构建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经办管理体系,实现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统一医疗保障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形成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通用语言”,部署建立全国统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优化医疗保障公共服务,实现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受理、一单制结算。做好参保和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障服务热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佳佳)

经济日报:挑战依然艰巨 须臾不可松懈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   经过数年来举国上下艰苦卓绝的努力,今天我们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全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到今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179个正在进行退出检查,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我们离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已经越来越近了,但必须清醒认识到,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还未结束,脱贫攻坚战和全面防疫战都是前所未有的硬仗,在这关键时刻我们更要鼓足干劲,发扬拼劲,决不松劲,双线作战都要打赢。目前,全国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还有52个。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不少硬仗要打。   疫情给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因为疫情,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受阻;贫困地区农畜牧产品卖不出去,农用物资运不进来,生产和消费下降,影响产业扶贫增收;扶贫项目停工,易地扶贫搬迁配套、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道路等项目不能按计划推进;帮扶工作受到影响,个别疫情严重的地区,挂职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暂时无法到岗。虽然疫情增加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难度,但我们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会动摇,工作总体部署安排不会改变,更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我们要努力克服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狠抓脱贫攻坚工作落实。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我们肩负重任。打赢这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黄俊毅)

【打赢脱贫攻坚战】内蒙古等十省份贫困县全部摘帽

  3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宣布所有贫困旗县脱贫摘帽。至此,我国已有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河南、湖南、海南、重庆、西藏、陕西10个省区市的贫困县实现了全部脱贫摘帽。截至3月5日,2019年申请摘帽的贫困县,中西部22个省区市中,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河南、湖南、海南、重庆、四川、贵州、西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15个省区市的242个贫困县宣布脱贫摘帽。   中部地区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区降至3%以下,是贫困县退出的主要衡量标准。我国将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以及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划分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全面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任务目标是:到2020年,巩固脱贫成果,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有:贫困地区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贫困村全部实现通动力电,全面解决贫困人口住房和饮水安全问题,贫困村达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切实解决义务教育学生因贫失学辍学问题,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全面脱贫任务。   实现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将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监管层连续出台多项措施 资本市场精准助企战“疫”

 日前,资本市场监管层连续出台多项措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加大对实体企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其中,强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针对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和扩大融资等迫切问题,创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缓解受疫情影响严重企业的资金压力,是一大政策亮点。   强化直接融资功能   强化市场功能发挥,加大企业直接融资是抗疫战中资本市场支持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的政策亮点之一,突出表现在继续保持股票首发的常态化,落实修订后的再融资制度,提升包容性。   日前,证监会发布再融资规则的三份重磅文件,一是精简发行条件,拓宽创业板再融资服务覆盖面。二是优化非公开制度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三是适当延长批文有效期,方便上市公司选择发行窗口。证监会有关人士表示,此次修改是为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再融资市场化约束机制,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助力上市公司抗击疫情、恢复生产”。   再融资新规落地后,市场反响积极。实施不到半个月,已有近50家上市公司陆续公布了定增方案。证监会有关人士表示,总体来看,新规披露后再融资市场运行平稳有序。近日,为了防止“一放就乱”,证监会又精准“打补丁”,从严制定战略投资者标准。   安信证券策略报告指出,在当前794家创业板公司中,资产负债率低于45%的有547家,再融资新规将大幅扩大创业板公司参与再融资的范围。   再融资市场的活跃,将增强市场活力和韧性。国盛证券表示,松绑再融资势必会吸引来自各路机构、产业资本的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为其提供入场机会及渠道。资本市场将迎来筹码端与资金端的双向扩容,并且在注册制、退出机制等制度建设逐渐完善下,资本市场将更加健康成熟,也将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证监会优先支持疫情严重地区和抗击疫情相关企业融资。中国证券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安青松告诉记者,证券行业充分发挥投资银行的专业优势,加大对医药卫生行业的财务顾问服务力度,助力有关行业提高产能,全力保障医疗药品和保健物资的供给。   上海证券交易所也表示,支持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科技创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即报即受理,组织熟悉生物医药行业的专业审核人员集中攻关、快速审核。   推进市场并购重组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一项核心任务。   一汽轿车并购重组申请在2019年12月底获得证监会受理,在今年2月5日向证监会反馈意见回复后,4个工作日内就收到了证监会排会通知。博雅生物并购重组申请于2月7日获证监会受理,2个工作日内就收到了证监会排会通知。一汽轿车重组项目属于国资国企改革,博雅生物重组项目是民营企业小额快速项目。业内人士表示,在特殊时期,推进并购重组对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帮扶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意义重大。   日前,针对疫情对IPO和并购的影响,证监会迅速作出了针对性安排。阎庆民表示,疫情发生以后,由于现场的尽职调查,审计评估比较困难,部分公司的发行和并购重组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此,证监会作出了针对性安排,比如放宽了反馈意见的回复时限,审核时限也有所放宽,对于并购重组的时限也在放宽。“目前可以用三个正常来形容:正常发批文,正常推进审核进度,正常推进重组许可受理。”阎庆民表示。   债市开启“绿色通道”   2月3日,总部设在武汉的上市公司当代明诚(600136.SH)申请不超过6亿元的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上交所已完成审核。喜出望外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发债有了“绿色通道”,让企业对战胜疫情影响充满信心。   公司债券加速审批,源于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提高债券发行等服务的效率。证监会和交易所迅速加以落实,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机制功能,优先为疫情严重地区的相关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帮助支持企业战胜疫情。   积极发挥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创新民营企业增信方式和债务融资工具,降低可转债发行门槛,也是资本市场助力实体经济一大亮点。   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20年公司债券(第一期)完成簿记建档。据了解,这是全国首单由民企发行的疫情防控公司债,也是全国首批发行的两单疫情防控公司债之一。本期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该发行人采购生产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的原材料。   日前,由兴业银行主承销的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15.51亿元绿色定向资产支持票据(疫情防控债)成功获批发行。该笔防疫绿色债券期限2.5年,募集资金将优先用于保障湖北、宁夏、山东和内蒙古等疫情防控地区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电力供应及疫情防控供电系统的抢修。   上海证券交易所为武汉当代明诚、襄阳东津国投等多只湖北地区公司债券优化审核流程,实行“专人对接,专项审核,即报即审,特事特办”。同时,已经建立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审核绿色通道,全力对接和支持相关企业发行“疫情防控债”,积极配合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服务工作。...

地方财政库款规模保持在合理区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5日讯 记者曾金华报道: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强地方财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三保”)有关工作情况。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监测显示,目前地方财政库款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库款规模持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地方的“三保”现在是由各级政府共同努力完成,主要是遵循县级为主、省级兜底的原则,中央财政给予积极支持,建立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另外还通过均衡性转移支付给予倾斜和安排。   统计显示,截至3月4日,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104.8亿元,目前已经使用714.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已专门安排257.5亿元,并在去年四季度已提前下达转移支付的基础上,预拨了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要求地方加强资金拨付和使用等工作,缓解财政支出压力,有力保障基层“三保”资金需要。“截至目前,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经下达了6.2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6万亿元。”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郝磊说。   许宏才表示,为保证湖北等疫情较重地区疫情防控和“三保”资金需要,财政部对湖北建立了库款资金周调度制度,召开视频会议进行调研会商,加强联系沟通,加大对湖北应对疫情和做好“三保”的支持。   同时,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积极采取“三保”预算审核、加强资金调度、动态监控预警、建立工资专户等措施,加强上下联动,根据轻重缓急统筹协调支出安排,聚焦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加大对疫情较重地区和困难地区“三保”的支持力度,全力兜牢“三保”底线。   基层财政受疫情的影响更大,“三保”的难度也加大,财政部能否及时监测到县级财政库款的情况?对此,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表示,财政部在人民银行的密切配合下,建立了全国县级财政库款监测机制,“目前看,地方财政库款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库款规模持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刘金云表示,受减税降费政策翘尾减收,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有些地区基层财政库款调度比较紧张。财政部在加大转移支付调度力度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地方库款运行的监测和督导,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定期向省级财政部门发函,告知库款保障水平偏低的县区名单。二是按天开展地方县级工资保障监测预警。三是加强对地方“三保”形势的预研预判。

外贸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向好趋势

  “随着各项稳外贸政策措施效果显现,各地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全国进出口已经出现恢复性增长的积极势头。”3月5日,在商务部举行的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表示,受春节因素影响,每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都会出现一定波动,今年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因素,进出口出现波动在所难免,但影响是暂时和阶段性的,中国外贸韧性强,竞争力强,企业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也很强,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近期,国际组织下调了全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世贸组织公布的一季度货物贸易晴雨指数低于基准值,一季度全球贸易仍将疲软,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的外需压力。李兴乾表示,国际市场需求结构是相对稳定的,生产生活需求是刚性的。在突发公共事件影响下,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是正常现象,总体处于合理区间范围。   中国是国际产业链重要环节,与全球经贸联系极其紧密。疫情蔓延到全球多个国家,将对全球经济贸易增长带来一定压力,也将对中国造成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员交流受限、国际物流不畅、国际货物贸易特别是中间品贸易易受影响,但是,影响是阶段性的、总体是可控的。据了解,目前,浙江、天津重点外贸企业已100%复工,广东、江苏、上海、山东、重庆复工率超70%,复工复产进度明显加快。   每年三四月份中国新增出口订单比较大,外贸企业在保订单、保市场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全球供应链?根据商务部对外贸大省重点企业应对情况的跟踪,企业可以按照分区分级策略,采取安全交通运输方式安排员工尽快返岗复工,严格员工生产和车间管理等环节科学防控,迅速复产达产,努力保证及时、高质量交付在手订单,为保市场、保份额提供产能支持;加强与老客户沟通联系,增强双方合作信心,实现产供销无缝衔接;用好网络即时通讯资源、各类线上展会和交易平台以及行业商协会在境内外的贸易促进渠道,积极与境外采购商开展供需对接,拓展网络设计和定制服务。   在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的同时,中国政府加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便利化服务保障,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中国政府已面向全社会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压减企业综合成本,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在外贸领域正推动落实5项服务:一是全力恢复交通大动脉畅通无阻,指导地方商务部门为外贸制造商提供生产必要的防疫物资保障,支持有效复工,快速复产;二是扩大外贸信贷投放,满足贸易融资需求,支持有市场、有订单的企业有效履约,切实扩大出口信用短期险覆盖面,促进费率合理下降,有效服务外贸发展大局;三是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沟通协调,通报最新疫情情况和有关措施,推动有关国家尽快解除不必要的贸易限制措施;四是支持企业创新业态和模式,通过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扩大出口,支持市场采购贸易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五是做好企业境外商务法律服务,提高信息发布和商事法律等公共服务水平。(本报记者 冯其予)

保卫武汉 疫线印记:有你们在,心永远是暖的

  图① 在武汉市江岸区黄石路汉口大药房,后湖街道惠民苑社区网格员丰枫把为居民购买的药挂在身上。 (新华社发)   图② 在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龙庭小区,志愿者张良(左一)向居民核对其团购商品的信息。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图③ 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跃进社区网格员高波(左)到居民区进行排查。 新华社记者 程 敏摄   图④ 武汉市武昌区徐家棚街水岸星城社区,社区志愿者正在为居民送药品。本报记者 高兴贵摄   图⑤ 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出院患者乘车离开时,向医护人员“点赞”感谢。 范显海摄(中经视觉)   图⑥ 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江夏方舱医院副院长朱莹(左)和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戴飞跃(中)为新冠肺炎患者检查。...

北京新冠肺炎治愈率达71%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5日讯 记者李佳霖 郭静原报道:截至3月4日,北京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18例,已治愈出院297例,治愈率达71%。随着患者治疗的进展,治愈率还会逐步提高。尤其是危重病例的治愈,不仅为医护人员治疗提供了经验,也为患者和社会带来更多战胜病毒的信心。   新冠肺炎北京重症救治专家组组长、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周建新说,截至4日,北京市共收治危重型确诊病例42例,其中绝大多数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治愈出院10例,病情仍危重8例,死亡8例,其余病情总体平稳,已转为重型或者普通型。   “部分患者就诊不及时,从发病到就诊有的超过5天,甚至一周以上,导致在入院时就已成了重症病例。”新冠肺炎北京重症救治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院长李昂说,危重型病例经积极治疗,仍有望转为普通型、轻型病例,甚至治愈出院。他向记者分享了两点治疗经验,首先是根据重症病例临床表现,实行一人一策,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第二是在安全防护到位的基础上,积极给予患者有创治疗,开放气道,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临床和医技科室密切配合,随时提供影像和技术等支持。   周建新和李昂均表示,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采取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一定会提高治愈率,最大限度降低病亡率,一线医务人员对此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