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20

政法机关精准执法保障复工复产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6日讯 记者李万祥报道:日前,中央政法委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制定了《关于政法机关依法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的意见》。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意见》相关情况。   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王洪祥表示,针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执法司法问题,按照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定,《意见》进一步细化明晰执法司法标准和程序。   《意见》明确,健全完善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法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打通人流、物流堵点,在保障疫情防控车辆优先通行的同时,针对企业复工复产交通流量、货运物流回升的实际,不断科学优化交通管控,全力保障公路路网安全顺畅运行,确保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解决好生活必需品供应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意见》明确,依法严厉打击妨害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违法犯罪。“截至2月24日,全国公安机关先后查处涉及疫情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2.2万起,刑事拘留4260人。”公安部副部长杜航伟介绍,公安机关将按照《意见》要求,依法严厉打击扰乱医疗秩序、防疫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严厉打击非法捕杀、非法交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和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   《意见》强调精准执法,一手抓严厉打击,一手抓“温情执法”。“在依法从严打击妨害企业复工复产犯罪当中,要准确把握违法行为和刑事犯罪的界限,正确处理严厉打击和依法办案的关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国庆表示,对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为推动复工复产、满足疫情防控需要开展的一些生产经营活动可能涉嫌犯罪的,要综合考虑企业经营者的主观故意、危害后果、违法情节,准确认定社会危害性,依照有关法律妥善处理。加强涉及疫情防控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对影响企业复工复产、损害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的违法执行活动,及时要求有关部门立即纠正。   “对处于审判阶段的企业经营者,我们要慎用有关羁押性的强制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述元表示,依法能够采取较为轻缓宽和措施的,尽量不采用限制人身财产权利等强制性措施。需要依法查封、扣押、冻结的,一般应当预留必要的流动资金和往来账户,对涉案企业正在投入生产运营或者正在用于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的设备资金和技术资料等,原则上不予查封、扣押、冻结。   《意见》要求,对企业因面临司法查控等民事执行措施难以复工复产、维持正常经营的,加强部门协作,研究更加合理的执行方案,选择采用对企业生产影响最小的执法措施,为企业恢复生产创造条件。   据了解,司法部已印发通知,要求各地为复工复产企业困难职工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困难职工可通过中国法律服务网、热线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方式进行法律咨询,申请法律援助。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介绍,不能通过网络申请的可通过电话预约服务。针对某些紧急情况,司法部应采取上门服务,并开通绿色通道,做到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指派,尽量简化审批手续。

中国粮油供应充足 市场运行平稳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在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我国粮油供应没有出现断档,没有出现脱销,始终供应充足,市场运行平稳。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为粮食宏观调控、应急保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面对疫情等突发状况,我们有能力把饭碗稳稳端在手上。”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军说。   湖北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但是疫情发生以来,没有发生一起哄抬粮价、抢购粮油的事件。湖北省粮食局负责人说,目前湖北省粮食库存充裕,可供全省居民口粮消费一年以上,其中,中央事权粮食可供消费半年以上。为了进一步保障湖北省疫情期间的粮油供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建立了湖北与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周边四省粮油供应联动保障机制,联系98家重点企业,每日调度五省联保协作重点企业保障能力。与中粮、益海嘉里等12家骨干龙头企业建立联系制度,重点保湖北省和武汉市供应。   从全国来看,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我国粮食库存主要包括中央事权粮食、地方事权粮食和企业周转库存。中央事权粮食由中储粮集团公司负责具体管理,包括中央储备粮和其他中央政策性粮食。地方事权粮食包括地方储备粮和其他地方政策性粮食。地方事权粮食由地方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负责具体管理。除中央事权粮食和地方事权粮食外,许多粮食企业也保持有一定量的周转库存。此外,为预防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等引起的粮食市场异常波动,我国还建立了相应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米面油等成品储备,可以满足当地10天至15天供应,调控物质基础雄厚。同时,我国粮油市场体系和配送、供应网络健全,能够迅速将米面油投放到终端消费市场。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除了要有足够的粮食产量和合理库存作前提,还需要有相应的加工流通能力和产业链掌控能力。只有经过加工转化和物流配送,把成品粮油及时供应给消费者,才能真正实现粮食安全。我国有着很强的粮油加工能力,在疫情发生后,各地组织粮油骨干企业和应急加工企业及时开工复产,增加成品粮油投放,保证持续稳定供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24日,37家保供协作机制重点企业全部开工,复工率100%。企业日加工能力小麦2.19万吨、稻谷1.21万吨、油脂1680吨。全国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共计5388家,已开工3857家,占比为71.6%。“我们将加大协调力度,协助企业解决物流运输、用工不足、港口通关等问题,全力推进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复工复产。”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说。   但是,从长远看,我国粮食供给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粮食生产能力还不稳固。部分地方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有所抬头,一些地方甚至减少粮食生产,种粮效益下降等问题依然存在。加强“三农”政策保障,稳定粮食产能,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也是春耕备耕的重要时期,农民正在田间辛勤劳作,为全年粮食丰收厚植希望。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要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要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保持应有的自给率,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加快推广使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要加强春耕备耕和越冬作物田间管理,推动农资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打通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民下田等堵点。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恢复双季稻,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慧)

经济日报:关键是强担当、抓落实、增本领

  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肯定“双线”作战成绩的同时,要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领导责任,特别是抓落实的职责,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都要扛起责任、经受考验,以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坚决夺取抗“疫”胜利。   坚决夺取最后胜利,首要的是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要增强责任之心,在其位谋其政,及时掌握疫情,及时采取行动,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切忌一味等、靠、要等懈怠情绪;要增强忧患意识,对风险因素需有底线思维,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尤其是在疫情形势初步向好的时候,切不可有麻痹思想、侥幸心理。   坚决夺取最后胜利,关键在提高工作本领,狠抓工作落实。当前,疫情防控与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相互交织,对此,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研判形势时头脑清醒,抓住痛点时毫不放松,解决问题时一抓到底,特别是针对影响工作落细落实的各种梗阻,必须分层理清,逐个解决。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在工作中暴露出来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不足等问题,在战中学、学中战,着力补短板、强弱项。   “疾风知劲草”。越是紧要关头,越能考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担当尽责的精神、驾驭工作的能力。当前,疫情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如何密切跟踪疫情发展态势并及时有效应对,如何切实回应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的所需所求,如何预先谋划疫情过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协同发展等,都是需要我们回答好的重大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此次大战、大考中锤炼初心使命和过硬本领,更好总结经验教训,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契机,战胜疫情,保持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的势头,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本报评论员)

专家:产业升级孕育更大潜力 经济向好基本面不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和影视娱乐等人群聚集的线下服务消费受到较大冲击,但与此同时,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上娱乐等数字经济新业态的表现十分活跃。专家指出,我们既要正视疫情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也要看到冲击只是短期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没有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服务业“稳定器”作用稳固。2012年以来,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且持续提升,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9.4%,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3.9%。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9886元,增长12.6%。一旦疫情缓解,线下服务消费将出现补偿性反弹。   我国完善的工业体系、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大大增加了应对突发风险冲击的韧性和回旋余地。目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有望连续10年稳居世界首位。疫情期间,为缓解口罩等防疫物资供应紧张的局面,不少汽车、石化、服装纺织等行业企业纷纷及时转产口罩、防护服等,这正是我国经济强大韧性的体现。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正面临深刻调整,工业发展加速向中高端迈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柔性化定制、共享生产平台、供应链管理等新模式方兴未艾,助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19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7%和8.8%,占比分别达32.5%和14.4%;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3%。   “面对疫情挑战,制造业要保持技术创新能力,将疫情危机转变为升级发展的契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程大为表示,目前,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企业已经开始改变生产、运营模式,远程培训、远程办公等正成为新模式,这些新模式都符合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潮流。   从产业要素看,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有最大规模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这是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的巨大潜力所在。近年来,油气、电力、铁路等领域要素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也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更有力的要素支撑。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看来,此次疫情会带来一些意义深远的调整。疫情加速了各行各业触网上网进程,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加深,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融合加速,加快产城融合和智能化改造。疫情还催生了一些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如无人机配送、远程医疗、手机游戏、生鲜电商、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将会蓬勃发展。此外,无论是从员工健康安全考虑还是从产业链安全管理需要,各行各业都会加大安全防护管理投资,更加人性化进行流程设计,更加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   “疫情的短暂冲击对很多产业来说只是按下了暂停键,但也激发企业加快产业升级的决心,只有向创新要效益,趁机练好内功,才能扛得住外部风险的挑战,在今后发展中走得更远。”刘向东说。   更重要的是,面对疫情我们不是被动应对,而是积极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部门各地区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出台了财税、金融、社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纾解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困难。   “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疫情防控的进展和成效。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也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记者 熊 丽)

复工复产须严守防控责任

  最近,北京某大型互联网公司复工后,一名员工感染新冠肺炎引发社会关注。目前,已有包括该公司员工在内的82名密切接触者被隔离。同时,北京市发改委约谈该企业负责人,要求其全面查找防控工作流程中的漏洞并立即整改。   当前,各地企业正有序复工复产,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容不得丝毫侥幸和懈怠。企业复工复产,前提是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员工安全和健康。为此,北京市日前专门发布通知,要求所有返京人员到京后,均应居家或集中观察14天,并出台了47个行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   然而,在执行环节,少数企业管理者或因认识上不足、思想上麻痹,或因行业竞争压力,单纯追求经营指标,未能严格执行相关防控规定。最近,各地披露了多起因企业复工防控不力发生的聚集性疫情,部分企业因防控工作做得松弛懈怠、不严不实被监管部门公开通报。   一家企业,少则几十、上百人,多则数千乃至上万人。企业复工复产之后,人员流动性增多和员工相对集中的特点,为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绝不能放松疫情防控。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如果只注重经营业绩,不落实防控工作规定,导致疫情传播或扩散,显然会重挫企业的积极性,如果因此造成停产停工,还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更大不利影响。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厘清“短期账”和“长远账”之间的关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复工复产。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生计。可以说,有效防控疫情,确保员工健康,不仅事关企业社会责任,也是企业不容回避的法定义务。中央多次强调,要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各地也出台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防控工作机制。避免企业集聚性疫情发生,除了员工个人要做好安全防护之外,企业管理者更要落实好中央要求和地方规定,通过严之更严、细之更细的举措,切实防患于未然,最终化“两难”为疫情防控与企业经营“双赢”。(作者:祝 伟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零增长”并不意味着“零风险”

  确诊病例“零增长”只代表前一段时间的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并不能说明今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首都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疫情防控越是初见成效,越要一鼓作气、严管严控,应继续保持战斗状态,持续发力、精准施策。   2月24日下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北京市已连续2天没有新增确诊病例,但这并不意味着“零增长”就是“零风险”,目前北京市密切接触者没有解除医学隔离观察的还有613人。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首次连续两天实现确诊病例“零增长”,因而受到关注。尽管如此,北京市相关部门依然保持了清醒头脑,这种谨慎的态度值得肯定。   前一阶段,北京市严格落实各级防控责任,牢牢抓住社区这个关键环节,调动北京333个街道乡镇和7000余个社区村的防疫力量联防联控,加强健康检测,细化“地毯式”摸排,强化各种服务,织密抵御疫情的防线。同时,北京市交通领域严格各项防控措施,从“进京通道防输入、市内交通防扩散、从业人员防感染”三个重点,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取得阶段性成效。   新冠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我们对其认识仍然十分有限,病毒来源、潜伏期、症状表现、变异可能性等关键问题都只是初步认知,药物、疫苗研发还在路上。在没有找到根本性预防、救治的医疗手段之前,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人们都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可见,相关地区确诊病例“零增长”只代表前一段时间的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并不能说明今后就可以高枕无忧。近日,有媒体报道前往香山游玩的游客较多,甚至出现了道路拥堵。对于这种人员聚集可能造成病毒扩散的情况,有关方面必须及时引导、做好防范。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首都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疫情防控越是初见成效,越要一鼓作气、严管严控。北京还是一座拥有几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随着春节后800万人陆续返京,疫情防控迎来新的挑战。加之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人际交往逐渐增多,聚集性风险增大,北京市必须坚决抓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两大任务,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尽最大可能控制疫情波及范围。同时,要守住入京通道第一道防线,做好健康监测和人员管理,加强京津冀地区联防联控,其他省份也要加大支持力度。此外,还应加强重点防控部位人员的物资保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及时调配,在京有关部门和单位则要给予支持。   北京的“城市角色”,决定了防控工作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北京市广大干部群众应继续保持战斗状态,持续发力、精准施策,胜利必将属于坚持者。(作者:李佳霖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