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20

“我们在一起共同奋战”——来自战“疫”一线的纪实报道①

“来了来了,大家准备接收患者。”...2月5日晚6点,武汉洪山体育馆内,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站在标着“中国卫生”字样的白色医疗帐篷里待命。北门驶来一辆白色救护车——刚被改建为“方舱医院”的体育场馆迎来了首批医院分流患者。 护士章莹告诉记者,她是江西医疗队的,来自江西省鄱阳县湖城医院普外科。1月28日,她获知增援武汉的消息,立刻写下“请战书”,随队友一起赶赴武汉。在新建的“方舱医院”里,还有上海、河北、江西、广西等地的紧急援助医疗队。除了医疗队,在武汉洪山体育馆,已经有40多名洪山体育中心职工通宵奋战,还有武汉市各区的39名志愿者、协调物资的社区工作人员,以及保障餐饮的商户。 13座“方舱医院”,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赶建完成,没人能够旁观。劲往一处使,众志方成城。它汇聚的是万众一心的力量,凝聚的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必胜信念。 尽锐出战的“白衣战士”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从四面八方奔赴一线的,是人们熟悉的“白衣战士”。 1月3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门诊大厅里,院区一线临时党支部几十名党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之后火速奔赴发热门诊。2月5日,这批连续奋战数日、刚从一线替换下来休整的医护人员顾不得多休息,又立刻投入到扩充建设现场。满头大汗的同济医院院长王伟在现场反复说:“我们收治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重症患者,多一张床位就能多救一个患者!要力保扩建的550张新床铺到位!” 武汉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朱彬在疫情暴发后,历经曲折“逆行”1000多公里回到武汉。从1月31日开始在发热门诊坐诊,6小时一个班次。朱彬说,他们休息的地方统一安排在医院宾馆,一旦穿上防护服,必须6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否则一脱一穿就是半小时,会耽误诊疗。 7年未休假的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杜荣辉原本答应女儿去外地度假。疫情暴发后,负责全院疑似和确诊患者诊断治疗的杜荣辉,每天穿梭在3个隔离病区查房,观察100多名患者状况。早上8点上班,晚上11点下班,连轴转。“我失约了,但没办法,这是为了救治患者。”杜荣辉说。 53岁的武汉市汉口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蔡志芳,在呼吸内科工作30多年。除了负责一个隔离病区的查房任务,经验丰富的蔡志芳还要为全院职工看诊。随着汉口医院收治的患者越来越多,蔡志芳的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有时为了抢治重症患者,到凌晨两三点钟才能走出病房。 对比22天前的照片,现在的蔡志芳难掩面容憔悴,散在帽檐外的头发还来不及整理,黑眼圈非常明显。但从仅露在外面的眉眼间,仍能感受她的坚韧。 “武汉本地的医护人员都在那拼命,我们援助队没有理由退缩,只有用行动给他们点赞。”2月4日,是张元智在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上临床的第一天。这位青海省首批赴湖北医疗队队员,到达武汉后就加入到重症监护工作中,两天来几乎很少休息。 织牢源头控制“安全网” “我们社区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不足2公里,社区工作者仅26人,其中网格员18人,管理社区居民1.1万多人、各类小区30多个。多数网格员月工资不到3000元。近期防疫工作风险性高,大家压力不小,很多人都是凭着毅力在坚持。”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街道天门墩社区党支部书记郑青霞熟悉地说出一串数字。数字的背后,是她和同事们一起付出的辛苦。 疫情发生,最基层的街道和社区成为防控压力最大的地方。 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沌阳街全力北职工社区网格员刘英,为排查230名社区“留守”人员疫情,逐一上门登记。她每天除了给职工宿舍楼道喷洒消毒水、在醒目位置张贴疫情防控宣传单,还要配合门岗值班保安对进出小区的职工测量体温。“社区疫情防控又细又累,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尽心尽力,就没有渡不过的难关。” 社区疫情防控重在“联”和“群”。万松街道工委副书记杜杨说,这两个字就是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要靠公安、消防、卫生、应急管理等多部门联合,加上社区群众共同努力,就能织密筑牢源头控制的“安全网”。 “现在我们社区有包括民警、消防、后勤保障等多个部门合作的联防机制。”军山街道川江池社区书记曾玉华说,社区防疫很琐碎,工作员既要充当居民的“减压阀”“安慰剂”,又要充当消防员、水电维修工,每件工作都要格外耐心。 与城市相比,农村防疫更难。武汉黄陂区有很多打工者从汉口返回,许多人防范意识淡薄,不太在乎,有侥幸心理,加之医疗条件相对差,风险很大。“这就更需要我们把疫情防控当做头等大事,人人出力、个个尽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第一时间处理。”在黄陂区纪委监委的检查情况碰头会上,大家形成共识。连日来,黄陂区各乡镇街道总动员、严落实,努力不留任何缺口漏洞。现在,黄陂区乡村道路都实行了管控,只留下应急通道和紧急出口。各乡村通过上门或打电话的方式给每户农民做工作,实现了做好防控、人人有责。 没有“旁观者”的战斗 万众一心,不仅仅在武汉。疫情阻击战打响后,很多人与武汉人民共同抗击病毒。...

依法防控是战“疫”最有力武器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制度的权威,把制度运行好、执行好,将制度优势转化成治理效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无论是从立法、执法,还是在司法、守法上,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让疫情防控阻击战成为夯实治理能力的演兵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依法防控是最有力的武器。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变化,各项工作也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密切跟踪、及时分析、迅速行动,坚定有力、毫不懈怠地应对。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制度的权威,把制度运行好、执行好,将制度优势转化成治理效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无论是从立法、执法,还是在司法、守法上,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面对疫情防控的紧迫形势,在立法上,要加强对疫情联防联控的调查研究,加快补齐短板,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处罚程序,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在执法上,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加强风险评估,依法审慎决策,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蔓延。在司法上,要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的执法司法力度,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实施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理措施。在执法上,要加强治安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工作,加大对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各类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价格的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破坏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社会安定有序。在守法上,要依法规范捐赠、受赠行为,确保受赠财物全部及时用于疫情防控。要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工作,按照法定内容、程序、方式、时限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信息。   让疫情防控阻击战成为普法宣传的战场。走农村、进社区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更要强化疫情防控法律服务,加强疫情期间矛盾纠纷化解,为困难群众提供有效法律援助。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行动、依法行事,凝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让疫情防控阻击战成为夯实治理能力的演兵场。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各级政府要全力以赴,争取在打赢这场阻击战中早见分晓。

再接再厉打赢脱贫攻坚战

  2月4日,河北省邯郸市西河庄乡河西堡村农民正在劳作。近两天,西河庄乡河西堡村的大棚里一派繁忙景象,农民抢抓农时,抓紧培育秧苗,管理、收获蔬菜,保障居民菜篮子供应。 胡高雷摄(中经视觉)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强调,2020年必须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并明确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列为今年“三农”领域5大重点工作之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和底线目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020年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标志性指标和底线任务,是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现在距离2020年年底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收官之战既要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又要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我们必须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历史使命感,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收官之战有收官之战的打法,一方面要继续减贫,另一方面要巩固9300多万人脱贫的既有成果。相应地,今年工作重心就要由注重脱贫向脱贫和巩固提升并重转变。对存在返贫风险的近200万已脱贫人口和存在致贫风险的近300万边缘人口,要进行监测预警,及时提供针对性帮扶,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防止边缘人口致贫。   我们必须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一是及时发现。通过农户申请、乡村报警和部门大数据分析预警等方式,对易返贫和易致贫人口进行动态监测。二是及时帮扶。对返贫和新发生贫困人口,根据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及时提供帮扶。三是及时录入结果。基层将监测预警和帮扶情况录入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全程记录,动态管理。   正因此,文件从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做好考核验收和宣传工作、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等5个方面,做了细致的安排。比如,在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方面,文件明确要求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扩大贫困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规模,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要求各地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认真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并总结推广各地经验做法,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链接:贵州绥阳:补齐短板 做大产业   本报记者 吴秉泽 通讯员 黄 云   2月6日,经济日报记者走进贵州省绥阳县黄杨镇金子村采访,不远处的大田里,依稀有村民在平整耕地。   村民周后平已经在地里忙活了几天。“往年,我们都是集中育苗。今年分户各做各的,减少了人员接触,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农业生产。”   时下正是辣椒育苗、椒地平整的关键时期,但正在进行的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在较大程度上迟滞了当地的春耕进度。金子村党支部书记黄燚说:“抗击疫情,是为了保住已有的脱贫成果;发展产业,是为了让村民彻底摆脱贫困。”   黄杨镇金子村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全村三分之一的村民曾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近年来,该村全力决战贫困,着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大力发展辣椒产业,终于在去年顺利脱贫出列。...

“我们在一起共同奋战”

  “来了来了,大家准备接收患者。”   2月5日晚6点,武汉洪山体育馆内,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站在标着“中国卫生”字样的白色医疗帐篷里待命。北门驶来一辆白色救护车——刚被改建为“方舱医院”的体育场馆迎来了首批医院分流患者。   护士章莹告诉记者,她是江西医疗队的,来自江西省鄱阳县湖城医院普外科。1月28日,她获知增援武汉的消息,立刻写下“请战书”,随队友一起赶赴武汉。在新建的“方舱医院”里,还有上海、河北、江西、广西等地的紧急援助医疗队。除了医疗队,在武汉洪山体育馆,已经有40多名洪山体育中心职工通宵奋战,还有武汉市各区的39名志愿者、协调物资的社区工作人员,以及保障餐饮的商户。   13座“方舱医院”,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赶建完成,没人能够旁观。劲往一处使,众志方成城。它汇聚的是万众一心的力量,凝聚的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必胜信念。   尽锐出战的“白衣战士”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从四面八方奔赴一线的,是人们熟悉的“白衣战士”。   1月3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门诊大厅里,院区一线临时党支部几十名党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之后火速奔赴发热门诊。2月5日,这批连续奋战数日、刚从一线替换下来休整的医护人员顾不得多休息,又立刻投入到扩充建设现场。满头大汗的同济医院院长王伟在现场反复说:“我们收治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重症患者,多一张床位就能多救一个患者!要力保扩建的550张新床铺到位!”   武汉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朱彬在疫情暴发后,历经曲折“逆行”1000多公里回到武汉。从1月31日开始在发热门诊坐诊,6小时一个班次。朱彬说,他们休息的地方统一安排在医院宾馆,一旦穿上防护服,必须6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否则一脱一穿就是半小时,会耽误诊疗。   7年未休假的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杜荣辉原本答应女儿去外地度假。疫情暴发后,负责全院疑似和确诊患者诊断治疗的杜荣辉,每天穿梭在3个隔离病区查房,观察100多名患者状况。早上8点上班,晚上11点下班,连轴转。“我失约了,但没办法,这是为了救治患者。”杜荣辉说。   53岁的武汉市汉口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蔡志芳,在呼吸内科工作30多年。除了负责一个隔离病区的查房任务,经验丰富的蔡志芳还要为全院职工看诊。随着汉口医院收治的患者越来越多,蔡志芳的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有时为了抢治重症患者,到凌晨两三点钟才能走出病房。   对比22天前的照片,现在的蔡志芳难掩面容憔悴,散在帽檐外的头发还来不及整理,黑眼圈非常明显。但从仅露在外面的眉眼间,仍能感受她的坚韧。   “武汉本地的医护人员都在那拼命,我们援助队没有理由退缩,只有用行动给他们点赞。”2月4日,是张元智在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上临床的第一天。这位青海省首批赴湖北医疗队队员,到达武汉后就加入到重症监护工作中,两天来几乎很少休息。   织牢源头控制“安全网”   “我们社区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不足2公里,社区工作者仅26人,其中网格员18人,管理社区居民1.1万多人、各类小区30多个。多数网格员月工资不到3000元。近期防疫工作风险性高,大家压力不小,很多人都是凭着毅力在坚持。”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街道天门墩社区党支部书记郑青霞熟悉地说出一串数字。数字的背后,是她和同事们一起付出的辛苦。   疫情发生,最基层的街道和社区成为防控压力最大的地方。   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沌阳街全力北职工社区网格员刘英,为排查230名社区“留守”人员疫情,逐一上门登记。她每天除了给职工宿舍楼道喷洒消毒水、在醒目位置张贴疫情防控宣传单,还要配合门岗值班保安对进出小区的职工测量体温。“社区疫情防控又细又累,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尽心尽力,就没有渡不过的难关。”   社区疫情防控重在“联”和“群”。万松街道工委副书记杜杨说,这两个字就是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要靠公安、消防、卫生、应急管理等多部门联合,加上社区群众共同努力,就能织密筑牢源头控制的“安全网”。   “现在我们社区有包括民警、消防、后勤保障等多个部门合作的联防机制。”军山街道川江池社区书记曾玉华说,社区防疫很琐碎,工作员既要充当居民的“减压阀”“安慰剂”,又要充当消防员、水电维修工,每件工作都要格外耐心。   与城市相比,农村防疫更难。武汉黄陂区有很多打工者从汉口返回,许多人防范意识淡薄,不太在乎,有侥幸心理,加之医疗条件相对差,风险很大。“这就更需要我们把疫情防控当做头等大事,人人出力、个个尽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第一时间处理。”在黄陂区纪委监委的检查情况碰头会上,大家形成共识。连日来,黄陂区各乡镇街道总动员、严落实,努力不留任何缺口漏洞。现在,黄陂区乡村道路都实行了管控,只留下应急通道和紧急出口。各乡村通过上门或打电话的方式给每户农民做工作,实现了做好防控、人人有责。   没有“旁观者”的战斗...

精准施策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2月4日,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的浙江优全护理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正在忙生产赶订单,全力满足疫区需求。 谭云俸摄(中经视觉)   应对疫情,当务之急是立足我国经济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总体判断,在控制疫情蔓延、加快病情救治的同时,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经济措施,短期内确保经济稳定,保障人民生活,同时兼顾中长期内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既要立足解决当前紧迫的现实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的高质量发展,坚决避免大水漫灌式的扩张措施,坚决避免再次走上粗放式投资拉动的老路——   当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正在全国有力有效开展,民众对于疫情防控的信心不断增强。专家表示,应对疫情,当务之急是立足我国经济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总体判断,在控制疫情蔓延、加快病情救治的同时,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经济措施,短期内确保经济稳定,保障人民生活,同时兼顾中长期内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保障经济平稳发展   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控制住疫情。同时,迫切需要通过释放积极政策信号,引导公众预期,坚定信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经济平稳发展   “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是减小疫情对经济影响的最有效措施。”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副主任盛朝迅认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控制住疫情,加大国际疫情通报和信息共享,加强国际病毒、疫苗、试剂的联合攻关,及早推出疫苗,让大家集中精力回到经济主战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立强建议,在应对疫情期间,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降低物流业受冲击程度,在保障群众生活需要的同时,保证企业供应链有效运转。同时,可以采取措施允许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异地虚拟商务,如虚拟会议、居家办公等,提升电子政务便利化水平。   “当前,迫切需要通过释放积极政策信号,引导公众预期,坚定信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经济平稳发展。”杨立强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琛伟认为,有必要强化特殊时期的经济监测预警工作。同时,及时跟踪分析疫情期间的主要经济指标情况、企业在疫情期间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疫情给经济带来的新变化、新情况,针对特殊情况、紧急情况,认真研究对策措施,切实做好应对工作。   重点帮扶中小企业   专家建议,政府亟需出台一些针对性举措,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在税费、金融和社保等方面给予支持性政策。银行要让利给实体经济,通过降息降利减少企业财务成本   “在当前经济增长承压的情况下,政府亟需出台一些针对性举措,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在税费、金融和社保等方面给予支持性政策,帮助特定企业、行业、地区、人群渡过难关,以减小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小广说。   盛朝迅认为,一方面,银行要让利给实体经济,通过降息降利减少企业财务成本。无论是个人贷款还是企业贷款,都要给予一个特殊时期的延期,避免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关门或者个人出现财务危机。另一方面,不要饮鸩止渴。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杨立强表示,疫情结束后,建议采取减税、补贴等措施进一步刺激消费,扶持和帮助受影响的服务业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疏解就业压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政策措施,扶持受影响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和外贸企业。   专家普遍认为,结构性支持政策将减轻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为应对疫情影响,财政政策很可能采取相应措施,央行也可能会引导银行对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地区给予信贷支持,甚至适度加大货币总量投放。这些措施将在一段时期内有力推动经济增长。   作好长期发展规划   专家建议,一些不受疫情影响的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要做实做好。疫情过后可能会迎来一波经济反弹,相关受疫情影响的投资建设项目都会加快建设,要提前进行布局谋划。应加快新支柱产业培育和“新基建”建设   专家表示,针对此次疫情采取的经济措施,既要立足解决当前紧迫的现实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的高质量发展,坚决避免大水漫灌式的扩张措施,坚决避免再次走上粗放式投资拉动的老路。   “一些不受疫情影响的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要做实做好。疫情过后可能会迎来一波经济反弹,相关受疫情影响的投资建设项目都会加快建设,要提前布局谋划。”王琛伟表示,对于人口流入地区的都市圈,可以谋划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道路、教育、医疗等行业的投资,以刺激需求、稳定就业、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

抓好“三农”工作 确保全面小康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即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公开发布之际,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接受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的采访。   韩长赋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完成这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还有一些最后的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还有一些突出的短板必须补上。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稳住农业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至关重要。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必须毫不松懈,持续加力,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韩长赋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工作重点,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强化了政策举措,针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工作落实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一些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进一步强化了补短板的政策支撑保障。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记者:今年脱贫攻坚还有哪些必须攻克的堡垒,收官之年将如何收官?   韩长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党全社会总动员。截至2019年底,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500多万,平均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770个贫困县已经或拟摘帽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还有一些最后的堡垒必须攻克。这些堡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条件薄弱、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不足,是多年想啃而没啃下来的硬骨头。必须集中力量进行强力帮扶,确保如期脱贫。还有一个是特殊贫困群体,也就是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对这类缺乏劳动能力的群体,通过统筹各类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在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成好剩余脱贫任务。目前预计还有300万农村贫困人口没有脱贫,还剩下50多个贫困县尚未摘帽。重点是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二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已经攻下来的阵地必须牢牢守住,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查补漏洞和缺项,同时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动态识别,及时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纳入帮扶。三是做好考核验收和宣传工作。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四是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减贫事业不会画上句号。要抓紧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将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   补上农村八方面短板   记者:“三农”领域还有哪些必须补上的短板?   韩长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落后是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最直观的体现。文件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提出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8个方面的短板。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方面,主要是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在完成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车任务基础上,有序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等通硬化路建设,支持村内道路建设和改造。农村供水保障方面,重点是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重点是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广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干干净净迎小康。   农村教育方面,硬件上,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统筹小规模学校布局,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软件上,加强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师管理、工资待遇、职称评定、住房保障等政策。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在建好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消除医疗服务空白点的同时,重点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简化乡村医生招聘程序,支持高校医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工作,乡镇卫生院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村医。   此外,农村社会保障方面,主要是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加强农村低保对象动态精准管理,合理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发展互助式养老等。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主要是扩大乡村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鼓励送文化下乡、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等。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主要是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药化肥减量、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常年禁捕、黑土地保护、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等。   需要强调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补短板任务,重点是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短板,不是完成现代化的短板。因此,补短板必须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当务之急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政策执行简单化和“一刀切”。   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减弱   记者: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是全面小康的硬指标,中央一号文件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有什么政策举措?   韩长赋: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党的十八大明确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量指标。要保持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势头不减弱、趋势不逆转,这样才能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让农民群众在小康之年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必须主动作为,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要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基地,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带动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提升农民生产经营效益。...

加快补齐全面小康的“三农”短板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一份重要文件。文件提出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并明确要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就要加快补齐全面小康的“三农”短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质量怎么样?全面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要看“三农”工作成效。经济形势越复杂,越要重视“三农”。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既把当务之急的事解决好,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又着力长远发展,抓好“三农”领域的基础性工作,最终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不少亮点,可以概括为,一以贯之抓脱贫,八大举措补短板,五大方面保供给促增收,四条政策强治理,五项措施促保障。不难发现,文件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等关键领域有不少新提法,在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等关键环节有不少实招,尤其是在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方面提出了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是最大的短板所在,也是最大的潜力所在。“三农”短板的存在,有历史遗留及客观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农业农村得到长足发展。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加之农村地域广阔、居民居住分散,“三农”始终没有摆脱最突出短板的状况。可以说,农业农村发展离全面小康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做好“三农”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   如期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剩余近3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50多个贫困县脱贫摘帽问题如何攻克?诸多已查知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户和致贫风险的边缘人群如何帮扶?在决胜的关键阶段,打法要同初期的全面部署、中期的全面推进有所区别,关键是要集中力量解决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贫困县脱贫摘帽问题。要挂牌督战,持续压实责任,逐一研究细化实化攻坚举措,确保逐一对单销号。还要注意加大对非贫困县、贫困村内贫困人口的支持。   解决好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过去谈粮食安全,强调的是三大主粮,如今,人们对高品质肉蛋奶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大食物观。当前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价保供还存在很多隐忧。去年的生猪生产下滑警醒我们,农业基础还不够牢固,保供给绝非高枕无忧。稳定粮食产量,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实现小康之年夺丰收,更要做好产业长远健康发展的慢功夫。要在保持存量的基础上提升质量,努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稳步提升。   没有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就不能如期补上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要在资金投入、产业用地、人才下乡、科技支撑等方面出台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构建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增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精准性、稳定性。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整顿好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保障好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要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当务之急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夯实底线思维 做好“六稳”工作

  春节假期结束,返工返程给疫情防控带来新的严峻挑战。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周密稳妥应对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夯实底线思维,紧扣“六稳”要求,稳中求进,扎实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两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有力展开。当前,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仍然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集中精力抓好疫情严重地区的防控工作,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向外扩散,是从根本上扭转疫情严峻形势的关键所在。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来说,既要压实做好春节后返程疫情防控工作,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防止疫情蔓延;还要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   “六稳”工作,是彼此促进、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在防控疫情的复杂形势下,“六稳”工作具有矛盾特殊性。首要一条,就是要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各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一方面,要紧紧抓住疫情防控特殊形势下“六稳”工作新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以及薄弱环节,把稳预期放在优先位置,以更加周密精准、更加管用有效的措施,确保疫情防控不断取得实质性积极进展,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持续注入正能量;另一方面,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有的放矢、全面推进,确保经济运行和事关民生福祉的物价水平等不会出现大的波动,着力稳定居民消费,更好满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费需求。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对我们的一次特殊大考,我们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统筹做好稳投资、稳金融和稳就业等各项工作。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将中央预算内投资优先向疫情重灾区应急医疗救治设施、隔离设施等传染病防治急需的项目倾斜,要聚焦攻克脱贫攻坚战最后堡垒,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立足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的同时,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用好用足援企稳岗政策;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和企业复产用工保障力度、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积极推进在建项目,促进国民经济有序运行;要积极谋划布局经济长期发展规划,加强新支柱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关注疫情过后新业态和“新基建”的发展。   夯实底线思维,做好“六稳”工作,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今后。要以稳预期为抓手,从供给和需求两侧统筹发力,确保供给侧物资供应充足、需求侧物价平稳有序。惟此,才能有效破解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通过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更强劲的动力、更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