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美联储无限量化宽松 中国货币政策调整空间扩大

  在美联储加码货币政策、全球掀起新一轮“宽松潮”情形下,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更加注重“以我为主”。同时,美联储货币政策剧烈摆动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力也在减弱。   近期美联储重启金融危机货币政策模式,将显著扩大我国货币政策灵活调整空间,进而为稳定年内宏观经济运行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   美联储1个月内三度推出超常规货币政策,继实行“零利率”后,3月23日美联储宣布将实施不限量、开放式量化宽松政策(QE)。当日,我国货币政策保持“淡定”。在美联储紧急降息直至宣布实施“零利率”后,我国也并未跟随。   在业内专家看来,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与美国不同,两国经济面临的具体问题也不尽相同,因而盲目跟随并不可取。   针对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需求,我国响应早、行动快、精准施策,已于前期率先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例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定向降准提供短期和中长期流动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增加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有力精准地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对受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给予展期和续贷政策,帮助这些企业保持现金流稳定,平稳渡过难关。与此同时,还积极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上述组合拳正在产生显著成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我国金融体系运行总体平稳,金融市场预期稳定,货币信贷平稳较快增长,国民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也为全球经济金融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对于我国为应对疫情推出的一系列政策组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表示了肯定。IMF在最新文章中表示,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方面,中国的经验表明,正确的政策能对抗击疫情和缓解其影响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正逐步复工复产,“经济出现了令人安心的正常化迹象”。   IMF表示,中国政府采取的政策侧重扶持脆弱家庭,并探寻新方法支持小型企业。例如,免征社保费、通过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信贷等。此外,中国有关部门迅速安排了信贷补贴,支持卫生设备增产和扩大应对疫情的其他关键活动。   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方面,IMF也强调,中国人民银行很早介入,支持银行间市场,为承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允许人民币根据外部压力作出调整。其他措施还包括引导银行与受疫情影响的借款者合作,激励银行通过人民银行特别融资向小企业贷款,并对银行实行定向降准,维护了市场流动性和稳定。   在美联储加码货币政策、全球掀起新一轮“宽松潮”情形下,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更加注重“以我为主”。美联储货币政策剧烈摆动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力也在减弱。近两年来,无论2018年美联储加息4次共100个基点,还是2019年降息3次共75个基点,我国央行政策利率调整幅度均相对较小。   王青表示,近期美联储重启金融危机货币政策模式,将显著扩大我国货币政策灵活调整空间,进而为稳定年内宏观经济运行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但是,从国内角度看,为弥补潜在的外需缺口,国内消费、投资需要进一步发力。为此,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更加灵活,预计下一步央行会继续适度实施降息、降准等操作,充分挖掘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潜力,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面对疫情,经济增长需要货币,更需要财政。”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员明明表示,疫情在全球蔓延后,全球央行快速反应,或大幅降息或扩大资产购买规模,但仍然不能阻止悲观情绪蔓延。全球货币宽松,包括美联储无限量QE,虽然可以通过购买资产压低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但无法提升企业的信用(投资)扩张意愿。如果实体企业预期难以扭转,货币再多虽能修复企业资产负债表,却无法改善企业利润表,这就要求货币和财政双积极,货币要配合财政,进而拉动实际需求、改善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抓好疫情防控 统筹做好“六稳”:重庆多点发力稳外贸

  3月20日,重庆展亮汽车制造公司生产的20台改装工程自卸车从綦江工业园驶出,这批车将通过“陆海新通道”运往菲律宾。“今年春节前,公司接到来自菲律宾的1202台改装车订单,货值超过6000万元,目前正在抢抓时间赶制订单。”该公司董事长樊永毅告诉记者。   近段时间,重庆市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打出稳外贸稳外资政策“组合拳”,保障外贸产业链畅通运转,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千方百计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强化保障促复工   在重庆,以智能终端为主的加工贸易是支撑外贸稳定运行的重要力量。记者近日在位于重庆西永微电园的广达(重庆)电脑公司采访时看到,10多条SMT(表面组装技术)生产线正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多亏政府部门及时解决复工过程中的困难,目前公司各项生产已步入正轨,订单比往年同期翻了一倍。”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重庆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加工贸易企业用工短缺问题,重庆市建立用工台账及日调度制度,形成“区县招工、园区送工、企业用工”的保障机制,将员工通过“门对门”“点对点”的方式送到企业。重庆市商务委还积极调度电子产业上下游配套零部件企业加快复工复产,保障重点主机厂生产。   重庆多部门合力打出稳外贸“组合拳”,商务委、海关、口岸物流、税务等部门,在贸易管理、通关通检、物流运输、出口退税、法律服务等环节进一步简化流程,实现外贸企业“关、检、税、汇”全流程贸易相关服务事项全部网上办理。   截至目前,重庆市840家重点外贸企业复工率达到100%,重点电子企业员工在岗超过9万人,到岗率、生产线恢复率达到100%。今年1月至2月,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685.2亿元,其中,加工贸易进口61.2亿元,增长18.1%;保税物流进口140.7亿元,增长57.9%。   跨境电商逆势扬   制单、拣货、包装、出库……连日来,重庆保税港区跨境电商保税仓里一派忙碌景象。重庆保税港区是重庆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主阵地”,这里集聚着菜鸟、网易考拉、唯品会等多家跨境电商龙头企业。   重庆港腾供应链管理公司是一家跨境电商仓储供应链服务企业。“2月10日复工后,公司立即处理春节期间收到的23万张订单。”该公司副总经理庄挺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企业最高日处理订单有6万单。今年1月和2月,港腾公司业务量分别同比增长了23%和78%。   跨境电商业务缘何能保持增长态势?“一方面,跨境商品货源丰富,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新选择;另一方面,在重庆大力实施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战略背景下,跨境电商的地服系统智能化水平快速提高。”重庆保税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1月至2月,重庆保税港区完成跨境电商交易4.3亿元,同比增长17%。   开放通道释动能   3月6日,一列满载50个集装箱,货值超800万元的精己二酸货运专列从重庆涪陵西站出发,经过2天左右运至广西北部湾后,随即换装海运货轮分别抵达意大利、土耳其、荷兰。这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首次开行以涪陵为始发点的货运专列。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重庆充分发挥国际贸易“大通道”的作用,出台系列激励政策保证通道的畅通开行,为外贸稳增长提供了支撑。据了解,疫情期间,中欧班列(重庆)始终保持高效稳定运行,开行频率每天2班至5班,将重庆的电子产品、通信设备、轻工业产品出口国外,同时把国外的汽车零部件、装备机械等产品运回重庆。   同时,另一条国际物流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也在疫情期间保持稳定运行。今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1600列,目的地覆盖全球92个国家和地区的220个港口。依托中欧班列和陆海贸易新通道,今年前2个月,重庆对东盟实现进出口136.7亿元,增长2.3%。

社区便民商圈建设要提速升级

  加快社区便民商圈建设,促进社区生活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是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重要内容之一。要打造“互联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统筹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改进社会服务,打造便民消费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不聚集、少接触”成为消费者活动的重要原则之一。从普通消费者活动半径来看,社区便民商圈的发展成为热点。把握这种消费新趋势,加快社区便民商圈建设,促进社区生活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也是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我国社区便民商圈建设工作如火如荼。2019年,大型连锁便利店新开业的门店超过1.2万家。同时,2019年各地建设改造的标准化菜市场140多个,有效改善了城乡居民消费环境。此外,2019年全国已建成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200多个,推动传统中小型百货商场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转型,向集超市、餐饮、教育、培训、娱乐、文体、健康等为一体的邻里型社区服务中心转变,构建便民服务消费圈。   新冠肺炎疫情,对加快社区便民商圈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各级商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加快推动社区便利店发展、支持社区菜市场建设改造、发展社区生活服务业、创新社区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促进社区商业发展。   首先,加快推动社区便利店发展。各地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支持社区便利店建设,比如北京提供财政资金支持,部署用3年时间建成连锁便利店6400个,实现社区全覆盖。   其次,支持社区菜市场建设改造。中央和地方财政积极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推进菜市场、农贸市场、社区菜店等农产品零售终端建设改造,提升建设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再次,发展社区生活服务业。积极推进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整合餐饮、洗染、美容美发、家政、培训、快递、维修等消费服务功能。打造“互联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统筹社区教育、文化、医疗、养老、家政、体育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改进社会服务,打造便民消费圈。如引导餐饮、家政等生活服务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下沉社区,创新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的生活服务。促进家政行业提质扩容,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员工制企业发展,扩大供给规模,提升供给质量。   此外,要创新社区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各地积极推广自助结算、扫码支付等智能技术用于便利店数字化改造,整合实体便利店与线上资源,开展全渠道经营,强化“互联网+便利店”建设,探索推行社区体验式电商、社区无人零售、无接触配送等新模式,涌现出一批像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美团“安心餐厅”、京东到家等促进社区消费的创新模式。疫情期间,武汉实行社区封闭升级管理以后,保供电商平台的数量由11家增加到40多家,为满足社区居民消费需求发挥了重大作用。

我国货币政策更应具备定力

  继实行“零利率”后,美联储打开了流动性“水龙头”。3月23日,美联储宣布将实施不限量、开放式量化宽松。这已是美联储在1个月之内第三次推出超常规货币政策。   “从美联储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看,核心在于提供信贷可用性,防止短期冲击演变为长期衰退。”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说。   盛松成认为,尽管美联储前期货币宽松行动在预期管理上存在失误,但行动本身有其自身逻辑。疫情冲击愈演愈烈,对经济的影响很大,美股估值原本也已处于高位,最近资产价格暴跌根本上还是由经济和金融形势决定的,呈现典型的流动性踩踏,因而美联储的行动宜早不宜迟。美联储为维持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为企业和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从而防范疫情对经济从短期冲击演变为长期衰退。   “美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关联度非常高,金融冲击会反向再冲击居民和企业,形成‘螺旋反应’。因此,美联储扩张行动可以适度减轻经济与金融相互冲击的负反馈循环。”盛松成表示,降息和量化宽松未必能阻止经济衰退,但可以避免流动性恐慌。   “虽然3月23日美联储推出开放式量化宽松政策,但本质上仍是央行货币政策的‘单兵突进’,如果未能得到其他政策的积极配合,其作用仍将有限。”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说。   程实认为,市场显然受到政策的“惊吓”而非“惊喜”。基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治理经验,美联储首先应当通过坦诚清晰的前瞻指引预警风险,在缺少政策沟通的情况下,意外地超常规行动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恐慌和波动。从政策接力来看,提前打完政策“弹药”之后,却未能平息市场波动,这使得美联储自身陷入困境。展望未来,无论是实行负利率,还是入市购买股票等,短期内都难以为市场提供可信的政策支持。   “美联储能做的仅仅是‘以时间换空间’。”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推出该政策是为了延缓企业和居民部门因经济骤停、内外部流动性收缩导致的集中出清风险。虽然货币宽松可以解决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但货币传导机制被疫情切断,仍然无法化解衰退风险。要真正恢复企业和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其核心仍然是抗“疫”。因为只有化解了疫情,才能让总需求真正恢复。毕竟无论货币多么宽松,在疫情肆虐阶段,是无法做到让消费者出门消费、让企业加快投资的。   “在美国政府丧失政策定力的时刻,中国货币政策更应该具备定力。”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认为,货币政策操作应该从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不应跟着美联储亦步亦趋。在一个普遍负利率的全球环境下,能够维持正利率的中国经济与中国市场将会具备更大的吸引力。   盛松成认为,美联储此轮宽松行动和我国央行“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均有其内在合理逻辑,不同操作源于疫情防控形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国情不同。中国目前政策措施是建立在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基础上的;从美联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看,基本是围绕信贷可用性,防止短期冲击演变为长期衰退,同样目标明确。   程实认为,中国率先实现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提速,经济循环修复有望继续加快。考虑到未来托底政策的进一步加码及消费内需陆续回补,我国经济有望从二季度开始逐步企稳反弹。   同时,我国市场的相对韧性也有望进一步夯实。程实表示,年初至今,我国股市累计下跌幅度远小于欧、美、日、韩等主要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市场而言,投资是“买未来”,而非“买过去”,在战“疫”下半场的全球金融震荡中,人民币资产有望成为新型避险资产——虽然不是绝对意义上毫无波动的“避风港”,但凭借相对韧性和成长性,能够成为全球长线资金在风浪中的“压舱石”。   从实体经济和金融角度来说,程实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对市场流动性的呵护,平抑信用风险溢价;另一方面则需要稳定实体经济循环,稳固企业资金链。两者需要平衡推进,要警惕因为短期压力,一味向金融市场提供刺激,却忽视了实体经济纾困的需求。从长远来看,实体经济的稳健最终将引导金融市场信心反弹,并为战“疫”提供支撑。

财政压力大政府更要过紧日子

  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越大,越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民生福祉,实现节用裕民。一方面,要优化支出结构,通过压一般、保重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要实施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实施资金保障、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措施,尽快恢复经济运行秩序,保持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了一定影响,在财政运行上表现为“减收增支”明显,一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面对财政收支矛盾,一方面要抓紧有序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社会正常秩序;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过紧日子势在必行。各地要强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用政府紧日子换取百姓好日子。   在防控疫情阻击战中,我国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确保人民群众不因担心费用问题不敢就诊,确保各地不因资金问题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显示出了巨大的制度优势。同时,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这“三保”问题受到高度关注。“三保”事关保障群众切身利益,是必须牢牢兜住的底线。为此,国家通过加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加强库款资金调度等措施,提高基层财政“三保”能力。   在收支矛盾加大的形势下,除了抓好复工复产、中央财政“输血”,强调各级政府部门过紧日子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认识到,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越大,越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民生福祉,实现节用裕民。   一方面,要优化支出结构,通过压一般、保重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该压的压,该减的减,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同时加大重点领域的保障力度。需要强调的是,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需要有力的资金保障和支持。今后一段时间,财政减收增支压力将持续存在,财政运行处于“紧平衡”状态。为此,要严格控制政府开支,把资金充分用于改善民生福祉。   另一方面,要实施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尤其要强调“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大力削减低效无效支出,让每一分钱花出效益,确保资金使用达到预期目标。   截至目前,各级财政安排疫情防控资金已超过千亿元,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经下达6.28万亿元。各地还加快了地方债发行进度,前两个月已发行12230亿元。对于这些宝贵资金,各地要确保具体使用安全、合规、有效。在疫情防控资金使用和疫情过后各项建设中,加强绩效管理,推动防控疫情、保障民生等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总体来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工作艰巨繁重,需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通过实施资金保障、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措施,尽快恢复经济运行秩序,并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保持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以顺利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中央企业扶贫投入持续加码

  为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央企业在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前提下,积极复工复产、服务经济社会。同时,央企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对定点扶贫县继续加大投入,持续利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基金扶贫等多种形式助力脱贫攻坚。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定点扶贫的246个贫困县中,219个已宣布脱贫摘帽或正在检查验收,约占中央企业定点扶贫县数量的90%;在2019年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考核工作中,评价为“好”和“较好”的中央企业超过了90%。   近日,国资委党委召开中央企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视频会议。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强调,要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帮助贫困地区,为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5年投入206亿元   在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中央单位中,中央企业是任务最重的“集团军”——承担着24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定点帮扶任务,同时,国资委机关对口扶贫河北平乡县、魏县。   从发力重点看,中央企业全面加强农村电网、贫困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运力投入、完善航线网络,打造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帮扶模式,帮助贫困种植户降本增收,大大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进程。   从难点突破上看,中央企业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累计投入近60亿元支持云南省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积极承担甘肃东乡县布楞沟流域整体连片扶贫开发任务,在“三区三州”定点扶贫县援建桥梁,解决了3万多名易地搬迁群众出行困难。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中央企业共投入和引进各类帮扶资金206亿元,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在全力支援疫情防控一线、积极复工复产、保障服务经济社会运行的同时,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助力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目前,中央企业2020年定点扶贫各项指标任务已经明确,中央企业努力克服疫情对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承诺对246个定点扶贫县投入无偿帮扶资金32.01亿元,比上年计划数增加6.92亿元。   产业扶贫各显身手   脱贫增收,产业是基础支撑。中央企业精准施策,结合企业所处行业领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大力培育深度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首先,深入开展新能源扶贫项目。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国家电投等央企在光照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光伏扶贫,将大部分收益分配给村集体和“无业可扶、无力脱困”的贫困群众。其中,中国华电结合定点扶贫县新疆乌恰县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乌恰县巴音库鲁提村建设5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60万元收入,收入列入乡村集体经济,均用于贫困户帮扶;中国国新利用湖北利川资源禀赋,与中广核合作成立利川风力发电公司,以项目收益反哺其他扶贫项目,辐射带动周边特色产业发展。   其次,精心打造贫困地区旅游项目。比如,中国旅游集团在贫困县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旅游项目,把定点帮扶的香格里拉尼西乡黑陶制作发展为特色体验项目,带动当地村民增收。目前,尼西乡从事黑陶制作的村民户均年收入达八九万元。华侨城集团深耕文旅融合,发掘贵州三穗、天柱两县乃至黔东南州全域旅游潜力,深挖苗侗民族历史文化特色,完善景区运营管理和基础设施,将旅游资源转化为居民实打实的收入。中国三峡集团结合重庆市巫山县实际量身定制特色旅游线路,打造特色旅游产品,赠送旅游大巴车10辆,累计帮助2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带动2000余人稳定就业。   再次,积极打通扶贫产品销售渠道。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利用遍布全国的“昆仑好客”和“易捷”便利店网络,帮助打通扶贫产品销售渠道,仅2019年就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超过4亿元。中粮集团借助旗下“我买网”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大力推动农产品电商化,实现了扶贫产品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除此之外,广大央企还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扶贫路径。华润集团在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建成7个希望小镇,打造了一批具有农业发展活力、鲜明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村镇。中国诚通发挥资产经营优势,通过政府提供土地政策、企业出资改造设施、引进成熟电商入驻,构建农户+扶贫车间+电商产业园的产销对接通道。电商企业2019年实现收入5000余万元,带动用工140余人。通用技术集团结合内蒙古武川县药材优势,推动所属中国医药公司在当地发展中药材产业,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累计投入1000万元,建设“通用武川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带动该县药材种植达2.5万亩。   授人以渔扶贫扶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央企业注重增强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自我发展意识,积极传授各项劳动技能和致富本领,做到扶志又扶智,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的溢出效应日益显现。   2018年12月,云南省永善县莲峰镇新店村的唐煌通过中国建材专场招聘会,应聘到中材矿山所属临沧分公司上班。“环境、待遇都很好,中国建材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唐煌对工作非常满意。   中国建材、中国远洋海运、中国化学工程等中央企业多次在定点扶贫县举办专场招聘会,在招聘条件上倾斜照顾,还设置挖掘机操作工、装载机操作工、爆破工、凿岩工等专门岗位,月薪达6000元以上。   中央企业纷纷开展“一站式”的帮扶行动——资助学生、援建学校、提升能力、解决就业。兵器装备集团推进物质、心理“双关爱”,开展援建行动、助学行动、暖冬行动。此外,投入近3000万元打造“一技在手、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一流汽车实训示范基地。...

全球央行救市还须警惕“灰犀牛”

  表面上看,各国经济面对的是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但其根源还是自上一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长期“低增长、高负债”环境这只“灰犀牛”。各国救市或能赶得走“黑天鹅”,但“灰犀牛”能否躲过去还是未知数。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各主要经济体面临的压力不断上升,各国政府也纷纷采取刺激举措抗疫救市。   近来,货币政策层面的降息和量化宽松成为多国经济应对举措的核心。持续降息是第一举措,美联储宣布再度降息100个基点,基准利率下降至0%至0.25%的超低利率水平。紧随美国之后,发达经济体中的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央行也纷纷下调了基准利率。加上处于负利率空间的欧洲央行、日本央行,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利率政策空间已经消耗殆尽。新兴经济体也不例外,菲律宾、南非、马来西亚等国央行在3月19日相继宣布降息。   考虑到降息可能不足以抚平市场担忧情绪,美联储同时宣布展开规模不少于7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日本央行宣布提高交易开放指数基金(ETF)年度购买目标至12万亿日元,并承诺将采取额外宽松措施。3月19日,日本央行在计划外招标购买各类期限债券1万亿日元。同日,欧洲央行宣布推出旨在应对疫情的7500亿欧元经济抗疫购债计划(PEPP),英国央行将英国国债和企业债持有规模增加2000亿英镑至6450亿英镑。   面对各界呼吁强化财政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呼声,主要发达经济体近期也频频出招,纷纷出台各类财政刺激计划。其中,美国政府计划推出规模在1万亿美元以上的财政刺激方案;英国政府推出规模在3300亿英镑的一揽子救助计划;加拿大、法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也分别祭出规模在820亿加元、450亿欧元、180亿欧元和176亿欧元的财政刺激计划。同时,各国政府无一例外地表示将根据形势进一步增加财政刺激力度。   表面上看,各国经济面对的是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但其根源还是自上一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长期“低增长、高负债”环境这只“灰犀牛”。以现在的应对举措来看,各国救市或能赶得走“黑天鹅”,但“灰犀牛”能否躲过去还是未知数。   首先,对于解决低增长结构性问题,救市政策效果有待观察。如果回顾今年年初的经济数据就不难发现,美国、欧洲、日本增长动能已经明显下滑,部分新兴经济体或是因为内部政治动荡、或是因为外部地缘环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力。简而言之,造成全球主要经济体“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并未在经济形势平稳时期得到有效解决。   在当前危机压力上升情势下,重视“需求侧”的救市政策可能对解决结构性问题的效果也有限。相关结构性问题有可能因为宽松救市货币举措而押后,也有可能通过部分产业或地区危机传导引爆。   其次,救市政策对于全球债务风险的应对效果也不容乐观。回顾年初数据不难发现,在全球主要央行宽松政策下,低通胀和低增速造成全球债券收益率不断下滑,2019年底25%的投资级债券跌入负收益率空间。一边是宽松的货币供给,另一边是低利率环境。这造成了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境内低评级公司发债规模上升。2019年底,全球BBB级别债券占全部债权余额的规模高达36%。   年初以来,越来越多经济学家呼吁关注美国国内企业债券评级下调数量增多趋势,呼吁关注美国国内杠杆贷款和衍生品工具资产质量恶化势头。这些债务风险和潜在的市场流动性风险也没有在经济平稳时期得到货币政策决策者的重视和应对。   上述风险在本轮资本市场震荡中凸显,不仅大量企业融资出现困难,货币基金也面临压力。对此,美联储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和贴现窗口支持。然而,美联储前主席耶伦和伯南克日前表示,美联储的贴现窗口虽然对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有一定吸引力,但无法消除疫情带来的压力,应该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短期回购安排和低成本融资机制。   更深一步看,宽松货币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后续影响也需要提前关注。在欧债危机之后,货币政策环境持续宽松,没有有效推升通胀,反而因为低效企业融资便利造成通缩态势。如果这一轮宽松政策抵御了“黑天鹅”风险,留下的疑问可能就是:“这真是一场免费午餐吗?”   最后,发达经济体国际合作能否有效应对冲击也是未知数。旨在应对美元流动性紧张的货币互换机制推出之后,3月份美元LIBOR利率不断飙升,市场获取美元的成本仍然较高,欧元对美元、日元对美元、英镑对美元货币掉期基点达到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峰值。显然,当前发达经济体之间合作低估了市场对于美元的流动性诉求。   回顾上一轮金融危机的应对举措不难发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协调一致成为应对危机的托底之举。自上轮危机之后,国际经济体系中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进一步崛起。正是基于这一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呼吁各国采取强有力和协调一致的财政刺激措施。在她看来,各国政府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规模采取协调一致行动可能是有必要的。

调级不等于放松 口岸成防控关键

  上海市政府3月23日宣布,自3月24日零时起,将上海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上海在一线城市中首个调低应急响应等级,具有标志性意义,因而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应该说,上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降低应急响应等级是谨慎的,也是实事求是的。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调至二级,说明上海防控措施落实到位,防控效果明显。上海自3月3日起已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继续采取一级响应,既无必要,也会影响到复工复产,影响到正常社会秩序恢复。尤其是,上海肩负着面向世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任,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意义重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科学评估,上海依据当地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安排。   需要注意的是,应急响应级别下调不等于防控工作可以松懈,而是意味着防控由全面防控转为局部重点防控。就在上海宣布下调应急响应等级的前一天,上海海关表示,将实施更严格检疫排查。上海已将疫情防控重点国家由16国调整为24国,并对所有来自或途经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入境人员实行100%隔离,上海还将对所有非重点国家入境人员实施100%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这些措施意味着上海外防输入措施更严格了。上海疫情防控上的“一降一升”表明:应急响应级别下调不是放松防控,而是随着疫情输入压力增大,把口岸作为外防输入的关键。   国家卫生健康委2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2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已达353例。22日当天,全国新增确诊39例,均为境外输入。随着疫情境外输入压力增大,口岸已成外防输入的关键,尤其是北上广等入境人流量集中的一线城市口岸更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可能引发疫情再次反弹。   加强口岸防控,严防境外疫情输入,除了要按照联防联控机制落实转运等防控措施,实施更严格的检疫排查把好关口至关重要。各地都要通过严格实施登临检疫、流行病学调查等措施,在入境口岸第一时间筛查分离有症状或存在较高风险的重点人员,有效管理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避免交叉感染,防止疫情扩散。   同时,各口岸还要密切跟踪国外疫情的发展,多渠道全方位收集各种疫情信息,加强对航空公司报送旅客舱单信息和边检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及时开展风险研判。要有效甄别高风险旅客,提升口岸防控精准度。全面强化入境人员信息闭环管理,通过大数据做好入境后健康监测。   此外,还要全面强化口岸现场的检疫力量,该充实的人员要及时调派增加人手。要根据境外疫情形势变化和口岸疫情防控需要,着力做好后续增援人员储备与调配工作,视防控需要,随时调配到岗。   还要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共同织密口岸疫情防控网,把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确保全覆盖、无漏洞、无死角。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采取“硬核举措”

  近日,海关工作人员向机上乘客解答入境检查工作相关问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讯 记者崔国强报道:严防新冠肺炎疫情从境外输入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已经采取“硬核举措”,严防疫情从境外输入。   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二层国内旅客到达区的醒目位置,设有指引旅客路径的提示牌,上面分别用中文和英文写着“14日内全国其他口岸入境中转赴京人员集合点:3号航站楼3号门”字样,提示牌上还留有首都机场服务热线010—96158。   据首都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3月20日,按照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要求,从全国各口岸入境进京人员在抵京时,要按照各机场、火车站、进京检查站指引提示,主动前往各场站集合点集合。为此,首都机场在航站楼内设置了3处“14日内全国其他口岸入境中转赴京人员集合点”,分别位于1号航站楼一层1号门、2号航站楼一层11号门、3号航站楼一层3号门,机场有醒目指示牌指示旅客前往。

数据虽已清零 防疫不可清零

  当前,武汉疫情防控态势进一步向好。最新数据显示,武汉全市已连续5天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为零,并且无疫情小区达到6000多个,占比超过90%。   这两个数据,对英勇战“疫”中的武汉人民,是一个巨大的安慰。“从没有觉得零是如此美好”的表述,就饱含了武汉人民对战胜疫情、生活与工作早日走上正轨的强烈渴望。   这种渴望,在樱花盛开的春天,表现得尤为迫切。从无疫情小区里小孩和家长的简单游戏,从正在逐步分段恢复的交通执勤和复工准备,这些都浓厚而深切地表达出武汉人民的心声。   人们期盼早日战胜疫情,让生活、工作重新启动“正常键”。这是现实而美好的愿望,这一天正在一步一步临近。但是,越是在临近胜利的关头,越要高度警惕,倍加小心。疫情是复杂的,防控更需要精细精准,切不可因为我们在临近胜利之时的疏忽大意或者过于急切、过于求快而留下隐患、漏洞,增加疫情反弹的风险。   这种警醒是有现实依据的。从疫情严重程度来看,武汉虽然已连续5天实现“双零”,但仍然有4000多确诊病例和1600多重症病例,这些病患既是我们的亲人,也是我们战胜疫情必须努力治愈控制的标志。正因此,按照疫情风险等级评定,湖北省其他市区已进入低风险地区,武汉市依然是高风险地区。   从防控来看,经历过艰苦的患者“应收尽收”阶段,武汉人民坚守在各自的小区家庭,迄今已超过2个月。2个多月的坚守,既是武汉人民共同的巨大付出,也增加了人们走出社区、拥抱春天、回归生活的冲劲和动力,这时候往往容易忽视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复工复产正在逐步启动,人们在备受停工停产煎熬之后,急于出发、急于开门、急于上岗的急切之情,都能理解。但急切之下,急迫之中,也容易麻痹大意,出现疏于防范、防范不严等现象,给尚未完全消失的疫情以可乘之机。   从疫情本身来看,现在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有很多未知的地方,疫情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比如,对确诊患者的救治,尤其是危重症患者,几乎是一人一套治疗方案,这就说明病毒很复杂,按医护人员的说法是病毒“很狡猾”。已经治愈出院的患者中,也存在少数“复阳”现象。同时,还有一些没有症状的感染者。这些情况表明,阻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我们既要充满必胜信心,但也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因此,数据虽已清零,但防疫不可清零。越是在最后胜利的关键时刻,越要清醒地认识到,湖北和武汉医疗救治、社区防控和后续工作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必须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发生逆转。

发放“消费券”应量力而行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促进消费回补与潜力释放,是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提振经济的关键举措。各地各部门应落实好中央已经出台的扩大消费措施,并支持地方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务实管用措施,促进我国消费市场和活力逐步恢复。今日起,经济日报推出“让消费热起来”系列评论。   日前,江苏南京、山东济南、浙江宁波等地宣布向市民发放消费券,河北、辽宁等地政府还专门发文鼓励发放消费补贴,一时间“消费券”成了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之一。   有舆论认为,发放消费券有助于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复苏、提振市场信心。也有观点认为,在地方财政自身压力较大情况下,大规模派发“消费券”或“消费补贴”的做法不太实际,容易造成财政过度透支,引发更多社会问题。   作为经济特殊时期政府发放的一种专用券或支付凭证,发放消费券的本意在于刺激消费、提振信心。因消费券只用于特定领域且有一定期限,其对相关行业的支持精准直接,容易见效。从这个意义上看,发放消费券已成为特殊时期促消费、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工具之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前2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在此情况下,一些地方采取了发放消费券或消费补贴的措施,旨在通过引导刺激被抑制的消费,推动形成现实购买力,帮助第三产业尽快渡过难关。   从短期看,发放消费券确实能够刺激短期消费回升。作为应对疫情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相信随着这些举措落地实施,会对当地恢复消费产生积极作用。但是,消费券并非一种完美无缺的刺激手段,如果使用不当,同样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比如,增加了地方财政压力、抬高了需求拉动型通胀风险等。对此,要保持理性冷静的态度,既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效仿,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搞一刀切。   在各地实践中,也要善于趋其利避其害,最大程度发挥其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结合当地实际,综合考虑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科学研判消费券发放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要把发放消费券这件好事办好,平衡好各方利益诉求,让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真正从中受益。   消费是最终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从长远看,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不会一蹴而就,而且促进消费扩容提质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优化市场供给、营造消费生态、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提升消费领域治理水平等方面形成合力,需要在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方面持续发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促进消费工作,去年以来先后部署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近日,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从市场供给、消费升级、消费网络、消费生态、消费能力、消费环境等6个方面提出了19项政策举措,为今后一段时期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制定了明确的路线图。   无论是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是更好发挥消费“压舱石”作用,齐抓共促扩大消费已成各方共识。当务之急,就是要在落实好既定扩大消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分级分类复工复产,积极做好稳就业工作,通过推动经济平稳增长,从根本上提升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

地方债加快发行 资金投向更合理

  今年财政部地方政府债券工作启动更早,更加及时有效。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如何更好发挥地方政府债券特别是专项债作用备受关注。财政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3月20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已达14079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76%。其中,一般债券3846亿元,占69%;发行专项债券10233亿元,占79%。   “今年财政部地方政府债券工作启动更早,更加及时有效。2019年第一批专项债于1月22日发行,2020年第一批专项债在1月2日就开始发行。”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郑春荣说。   据悉,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已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8480亿元,其中一般债券5580亿元、专项债券12900亿元。   据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一级巡视员宋秋玲介绍,今年地方债发行进度加快,截至3月20日,已经有9个地区(北京、天津、辽宁、宁波、福建、江西、广东、四川、云南)完成了提前下达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   “由于财政部下达提前批准地方债时间更早、额度更多,这使得今年以来地方债发行量明显增加。”郑春荣分析,债券期限更加合理。统计显示,截至3月20日,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为16.2年,与往年相比债券期限与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限更加匹配。其中,10年期以上长期债券发行12131亿元,占86.2%。   郑春荣认为,长期限地方债占比大幅度上升,地方债主动拉长期限,匹配政府基建项目周期,同时完善地方债的偿还结构,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悉,今年以来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同时,各地用于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的债券规模达到1200亿元,这将带动相当大的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宋秋玲说。   记者了解到,各地债券发行资金有力支持了重点项目。比如,截至3月3日,河北已累计发行政府债券618亿元,支持了2022年冬奥会赛区基础设施、京张高铁、石衡沧港城际铁路、滹沱河生态治理、正定自贸试验区等重点经济社会发展项目1214个,切实发挥了债券资金拉动有效投资的重要作用。   郑春荣分析,今年以来专项债用途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收费公路、生态环保等民生领域,资金投向更加合理。   “近期以来,我国央行向市场大量投放流动性,市场资金面充裕。同时,面对疫情影响,一些机构加大了对债券的配置以避险。在此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期限虽然较长,但发行平均利率保持较低水平。”郑春荣说。   目前,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受到高度关注。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反映出我国医疗、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领域仍有提升空间。“从稳增长和补短板角度看,预计上述几大领域将成为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投向的主要方向之一。”郑春荣表示。   郑春荣认为,从操作层面来看,专项债可用作项目资本金,通过加杠杆撬动基建,“预计今年各地将结合专项债募集资金用途的结构性改善,更多地把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增强专项债撬动基建的能力”。   “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指导地方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同时按照‘资金、资源跟着项目走’原则,督促各地和项目单位加快新增债券使用,发了债券必须赶紧用,及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尽快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宋秋玲说。

CPI和PPI“剪刀差”为何扩大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国内实体经济发展面临需求不足挑战,导致PPI同比处于跌势。而从CPI看,同比涨幅居高不下,主要由于猪肉等个别食品供需出现阶段性紧张所致。专家建议,我国仍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要积极扩大内需,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是衡量物价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观察一个经济体是否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重要依据。   然而,由于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在现实经济生活中,CPI和PPI走势很多时候并不一致。特别是2019年下半年以来,CPI同比涨幅扩大,PPI总体上处于下跌通道,二者“剪刀差”持续扩大。   这两个衡量物价水平的重要指标发生明显背离,物价到底是涨了还是跌了?“剪刀差”背后蕴藏着哪些重要信息?二者背离将从哪些方面影响经济运行?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影响因素有不同   2019年前两个月,我国CPI同比涨幅逐月收窄,进入3月份以来涨幅持续扩大,今年以来则进入“5区间”。PPI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同比涨幅持续回落,尽管个别月份略有反弹,但总体上处于下跌通道。   CPI和PPI呈现不同走势,二者“剪刀差”也在持续扩大。2018年12月份,CPI同比涨幅比PPI高出1个百分点。此后,二者涨幅差距持续扩大,去年10月份以来扩大至5个百分点以上。   “CPI和PPI同比涨幅出现‘剪刀差’,主要由于影响二者走势因素不同。”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国内实体经济发展面临需求不足的挑战,导致PPI同比处于跌势。从CPI看,其同比涨幅居高不下,主要由于猪肉等个别食品供需出现阶段性紧张所致。   “如果传导渠道顺畅,CPI和PPI走势应该趋同或者有较强相关性,但事实并非如此。”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分析,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驱动CPI同比涨幅扩大的主要因素是供给侧扰动,特别是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上涨推高CPI同比涨幅。如果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核心CPI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远远谈不上通胀。PPI同比下跌,则主要受经济下行压力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跌势影响。   “今年2月份,受疫情防控影响,工业企业停工停产,PPI同比由上涨转为下跌。广大群众选择少出门,但由于对肉蛋菜等食品的刚性需求,采购更集中,采购量加大,加之食品受物流等因素影响,供给趋于紧张,推动了CPI同比涨幅处于高位。”唐建伟说。   唐建伟还表示,在构成CPI的商品和服务中,上下游市场化程度高,上游环节成本变化容易向下游甚至是消费者传导。在工业品领域,下游产能规模大,竞争充分,但上游原材料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容易带来CPI和PPI的“剪刀差”。   “物价‘剪刀差’主要受猪肉价格走高、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及我国上下游价格传导不通畅影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分析,2019年以来,受猪肉供需缺口扩大,猪肉价格飙升带动消费者物价大幅上升;果蔬等食品及服务价格增长整体温和。从PPI看,虽然与内需偏弱有关,但更主要是受全球需求疲弱影响。全球需求增长疲弱,拖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影响了国内PPI走势。   不存在“滞胀”基础   CPI和PPI相背离,特别是最近几个月CPI同比涨幅进入“5区间”,PPI连续多月同比下跌,加之今年前两个月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放缓。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将出现“滞胀”。   “所谓‘滞胀’,是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期内出现经济下滑、失业率上升、物价反常走高的情况。但是,2019年我国经济增速为6.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就业形势向好,传统动能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新动能加快成长,经济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并不存在所谓的‘滞胀’基础。”周茂华说。   “从物价看,我国CPI同比涨幅扩大,主要受个别商品价格波动影响,物价不存在全面上涨的基础。而且,近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明显放缓,但这主要受疫情影响,并非内生动力不足所致。”徐洪才说。   在唐建伟看来,从经济学理论来看,判断是否“滞胀”需同时满足3个标准。一是经济停滞或出现负增长;二是出现明显通货膨胀,通胀水平达到两位数以上或高于经济增长率;三是失业率高企。从这3个标准来衡量,我国主要经济在个别月份的波动,并不是典型“滞胀”。   多位经济学家认为,仅凭CPI同比涨幅扩大和PPI同比下跌,不能简单得出中国经济“滞胀”的结论。不过,CPI和PPI“剪刀差”持续,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经济运行带来影响。   徐洪才分析,CPI同比涨幅持续扩大,意味着银行存款实际利率降低,会影响到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进而影响消费。PPI同比持续下跌,则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会收缩,融资成本和杠杆率会上升,对进一步扩大投资形成抑制。   CPI与PPI如果长期形成较为明显的背离,也会加大宏观调控难度。“PPI如果持续下跌,意味着工业部门持续低迷,企业经营业绩下滑,需要宽松政策支持。不过,宽松政策又容易引发消费端通胀,甚至使一些局部性风险持续积累。”周茂华说。...

中经观点:审慎评估风险 切忌盲目扎堆回国

  近段时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持续蔓延,不少身居海外的留学生和华人华侨选择返回国内,掀起了一波“归国潮”。   部分国家和地区疫情严重,留学生和华人华侨产生恐慌心理在所难免,迫切希望回到祖国怀抱的心情可以理解,尤其是对于许多年纪尚小的留学生而言,亲人朋友都在国内,“回家”成为此时涌入他们脑海的第一选择。毕竟,中国的抗疫成效有目共睹,归国让人更加安心一些。   但是,归国与否仍需要理性思考、多方权衡。归国毕竟路途漫长,长途飞行身体劳累,且需要在人流密集的机场、码头转机,机舱、船舱等密闭空间人员也比较密集,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感染风险。而且,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多个国家采取了严格的入境管控和检疫措施,已发生多起中国公民过境转机时因航班取消、体温偏高等多种原因滞留在中转地。更别提现在回国的机票一票难求、价格飞涨,还随时可能被取消,回国成本陡增。为此,中国外交部发布安全提醒,建议中国公民近期避免非必要的国际旅行,遵从世卫组织和专家建议,减少移动,加强防护,确保自身安全和健康。国内多个地方的疾控中心也建议,如非十分必须应暂停回国或赴有疫情国家、地区的出行安排,减少长途旅行带来的感染风险。   对留学生群体而言,此时归国是否会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尤其需要理性考虑。每个留学目的国、每所学校推出的防疫措施并不相同,每名学生面临的情况也千差万别,需要结合自身情况作出理性判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就表示,“不管回不回,你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疫情要持续多长时间?回来是不是决定再也不回去了?如果疫情要延缓半年呢?你读书工作都不要了?第二,如果不回来待在那里怎么办?”这两个问题值得每一位留学生认真考虑,结合未来的人生规划审慎决定。   无论归国还是留在原地,严密做好防护都是第一位的。保护好自己不生病、不感染,才是当务之急。如果选择留在国外,那么应该遵守当地防疫法规和相关措施,尽可能地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戴口罩,最好居家不出门,降低感染的风险。   对于确有归国需要的人员,祖国的大门是敞开的。不过,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是中国当前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内已全面加强入境健康管理,海关、边检对入境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各地已出台严格、具体的防控措施。对此,包括归国人员在内的各方应当理解与配合。归国人员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做好在有关国家接受严格检疫的准备,旅途中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决不能隐瞒病情和接触史。也要做好归国后被隔离的心理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在疫情面前,共同配合防控、遵守规定,海内外中华儿女才能一道共克时艰。

有些借款产品真能不上征信吗

  疫情之下,借款人资金流紧张,逾期压力大,这时,发现逾期上征信成了脖子上的枷锁,开始放大征信的负面意义。在一些借款人看来,贷款上征信,不外乎是方便银行做风控罢了,于借款人而言,是额外负担,是一道随时可能勒紧的枷锁……   不仅如此,在选择贷款产品时,有的借款人开始戴上有色眼镜,把贷款产品区分为“上征信产品”和“不上征信产品”,对于前者,能避则避,对于后者,宛如心头爱。更有些借款人,为了不上征信,甚至连送到手的“红包”都不要……   这样的行为到底对不对?为啥有些借款产品可以不上征信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贷款上征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简单来讲,就是借款人在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后,其贷款信息,如金额、期限等,还有还款记录和是否逾期等,被上报至征信系统,并在以后供其它金融机构合法查询使用。”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表示,广义上的“贷款上征信”是指贷款信息被记录并查询,这种记录不仅包含央行征信系统,还包括百行征信以及其它提供大数据服务的公司。而狭义的“贷款上征信”即是一般所说的贷款信息报送至央行征信系统。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贷款信息上报至央行征信系统是基本的法律要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3号令《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标准及其有关要求,准确、完整、及时地向个人信用数据库报送个人信用信息;以及遵守银保监会在2010年发布的《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贷款人应建立和完善借款人信用记录和评价体系。定期跟踪分析评估借款人履行借款合同约定内容的情况,并作为与借款人后续合作的信用评价基础。   “当然,这些办法及规定除了适用于银行外,同样适用于消费金融公司等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专门从事信贷业务的其他金融机构,即持牌机构。因此,对于正规持牌机构,从事信贷业务、贷款上征信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黄大智说。   除此之外,信用信息的记录是“用信”的基础,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想要用信,必须首先有信用信息可用,将信贷信息报送至征信系统,是建立个人信用信息记录的关键一步。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借款产品,有的产品上征信,有的产品可以不上征信呢?对此,黄大智表示,持牌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产品不上征信原因有三:一是新成立的法人银行没有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系统、数据量、人员等都有较高要求,必须具备一些条件才有可能正式接入。二是已经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因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被暂停接入。三是个别信贷产品不在个人信用报告里记录,如公积金贷款,过去曾经有部分该类产品不纳入个人征信中。   “所以,对于正常、合规的机构与产品而言,基本很难出现贷款不上征信的情况。而对于其他的网络借贷、小额贷款等产品,因为不持牌或者资质不够,因此没有接入征信系统。同时,贷款不上征信又相当于增加了贷款平台的风险,相应的贷款产品利率也会更高、额度更小,以减小其发放贷款的风险。”黄大智表示,其实,不上征信并不意味着借款人的借贷信息就无法查询——除了央行的征信系统外,百行征信以及各类信贷信息数据库,也是金融机构评判用户信用水平的重要补充手段。   例如,金融机构通过购买网贷平台、小贷公司等平台借贷信息的数据库服务,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借款人在央行征信系统外的信贷情况,综合评定借款人的借款请求。因此,那些认为不上征信的借款就不会影响以后车贷、房贷等银行贷款产品的想法并不可取。

真诚帮助湖北务工人员返岗复工

  据报道,近日湖北多地“点对点”包车在某市被拒之门外,让不少湖北外出务工者感到“心酸”,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相关工作人员对此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当地还在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仍然采取比较严格的防控措施。这一解释有一定道理,但当地对“点对点”车辆“不查证件”,“怕人多、怕感染”,就实施“直接劝返”,这显然还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此前疫情严重地区的返岗群众。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湖北人民同全国各地救援力量和爱心人士一起,打响了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有力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势头。3月18日至20日,湖北省连续3天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疑似病例双双为“零”,武汉以外的湖北16地市州连续十几天无新增病例。在抗疫过程中,湖北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付出了极大努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国各地、全社会应该感谢并善待湖北人民。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很多回到湖北家乡的务工人员在家隔离长达五六十天,没有收入,还要应对一家老小的日常开销,面临着不小的经济压力。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及时让符合健康条件的务工人员回到务工城市上岗就业,有利于这个群体增加收入、减轻压力。而且一些东部城市在复工复产中遇到了招工难问题,岗位在等人。不管从哪个角度上讲,大家都应热情对待湖北务工人员,积极做好相应对接服务,没有理由拒绝湖北务工人员。这也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必然要求。   3月1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武汉市要逐步推进复工复产,湖北省其他地区要稳妥有序解除管控措施,湖北省要同有关省份主动对接,做好“点对点、一站式”输送返岗、外地滞留在鄂人员返乡等工作。3月19日召开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低风险地区之间的人员和货物流动,必要的健康证明要做到全国互认,不得再设置障碍,不对人员采取隔离措施。各地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积极担当作为,拿出切实支持举措,支持英雄的湖北人民返岗复工,绝不能因为怕人多、怕感染、怕担责而推诿扯皮。   除了敢于担当作为、加强协调对接,各地尤其需要用好科技手段,为包括湖北外出务工人员在内的各类务工人员,及用工单位、用工城市复工复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同时,外出务工人员也要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务工地疫情防控管理要求,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做到健康返岗、安全上岗。(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马洪超)

勿因极端案例给归国人员“贴标签”

  当前,我国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逐渐增多,防控压力持续加大。而随着各国疫情的进一步扩散,预计归国人员还将呈增长态势。这也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从归国人员的情况来看,归国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不论什么原因,都客观上表明了中国疫情防控的成效世所公认,给了很多人安全感,体现了入境人员特别是中国同胞对于祖国的信任。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近日来出现了个别污名化归国人员的论调,令人担忧。一些不当言论一旦形成氛围,会对归国人员群体形成污名化压力,让他们受到网络语言暴力的中伤。   应该看到,确有极个别归国人员存在隐瞒行程、隐瞒症状、不遵守隔离规定等现象,对这些行为,我们必须依法依规加以处罚,这是为了保障更多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负责任之举。但是,这些人无法代表多数海外归国同胞,不能因为极端案例而给所有归国人员“贴标签”,造成“回国就是害国”的舆论氛围。   我们没有忘记,在中国疫情防控最为艰难的时期,海外留学生、华侨、华人等群体自觉行动,以对祖国和同胞的赤诚之心,倾全力筹集当时国内急需的医用防护物资,支援国内疫情防控,其情其景令人动容。可以说,当前国内疫情防控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离不开海外游子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曾经体现在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支援上,当前则应当体现在我们对于海外游子的关爱上。对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来说,任何时候,关爱同胞都是发自内心的愿望和情感,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政府也一直努力以各种合理方式保护同胞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海外归国人员也要清楚,遵守特殊时期的特殊规定,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没有人可以例外。   在大量归国人员中,绝大部分人本着对自己、对同胞、对祖国负责的态度,诚实报备行程和身体状况,积极配合隔离。这些同胞的行为,得到了广泛赞赏和认可。   有一些归国人员因生活习惯等差异,对国内疫情防控要求可能还不适应,特别是处于隔离状态,容易心情烦躁、心态失衡,应当给予理解和包容,并积极予以开导,引导他们更好地遵守隔离规定。   但是对于个别违反防疫规定、不听劝导、撒娇耍横的人,我们也必须说一句:此类行为损人不利己,必将依法依规受到处罚。   疫情当前,要战胜病毒,需要对规章的遵守,更需要团结协作守望相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袁 勇)

房贷利率“LPR转换”知多少

  如果你的个人住房贷款是商贷,已于2020年1月1日前发放,或已签订合同但未发放,且属于浮动利率、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那么,你正在面临以下选择——将贷款的定价基准转换为LPR加减点,还是转为固定利率。   这两者有何区别?哪种更划算?具体如何操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要提醒的是,上述转换工作虽已于3月1日正式启动,但将持续至8月31日,借款人仍有充足时间了解相关情况,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自身需求做出合适的选择。   “定价基准”生变   提及LPR,不少人表示“一头雾水”,更不明白“房贷做LPR转换”的逻辑和原理。实际上,把握住“定价基准”这一概念,便可对此次转换“豁然开朗”。   人们在申请房贷时,都很关注能否有“折扣”——即能否在基准利率上打折。例如,基准利率为4.9%,打九折后,实际执行的利率为4.41%,这其中,基准利率就是房贷的“定价基准”。   此次转换的核心,就在于“定价基准”发生了变化,由此前的按照“基准利率”定价,变为参考“LPR”定价。   什么是LPR?它的全称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简单来说,是中国人民银行综合18家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市场报价,形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对外公布一次,目前包括1年期、5年期以上两个品种。   那么,为何要将房贷的“定价基准”从基准利率转为LPR?“与基准利率相比,LPR的市场化程度更高,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化。”央行相关负责人说,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动LPR运用,央行此前已正式发布公告,要求实施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   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大部分新发放贷款已将LPR作为定价基准,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仍主要是贷款基准利率,而非LPR。2015年10月以来,贷款基准利率一直保持不变,但2019年8月以来,LPR已多次下降。   “因此,为保护借贷双方权益,央行明确自2020年3月1日开始,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该负责人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转换工作并不局限于房贷,还涵盖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就房贷来看,仅包含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以及组合贷款中的商贷部分,不涉及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同时,固定利率贷款、2020年底前到期的个人住房贷款、已参考LPR的浮动利率贷款也无需转换。   LPR还是固定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转换的选项并非只有LPR一个,借款人也可将房贷转为固定利率。那么问题来了,这两者有何区别?哪种更划算?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两种转换方式各有优势,具体如何选择取决于借款人自己的判断,特别是对未来利率走势的判断。如果你认为未来LPR会下降,那么转换为参考LPR定价会更好;如果认为未来LPR可能会上升,那么转换为固定利率就会有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在基准利率的定价方式下,一般按比例浮动,如基准利率上浮10%、下调15%等;在LPR的定价方式下,则按照加减点数来浮动,如LPR加40个基点、减30个基点。”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说。   他介绍,假设你目前的房贷为10年期、利率为基准利率打七折,转换为LPR以后,并不是在LPR的基础上打七折。   “转换前,贷款基准利率是4.9%,打七折后的实际执行利率是3.43%,转换成LPR后,贷款的实际执行利率依然为3.43%,但利率定价方式转换为以LPR为定价基准加点。”该负责人说,转换后,10年期贷款参照2019年12月20日公布的5年期以上LPR,为4.8%,因此,该笔贷款的定价方式转换为:在5年期以上LPR的基础上减137个基点,即减去1.37%,加点数值为“-137”,该数值在合同剩余期限内固定不变。   如果借款人选择转为“固定利率”,那么在整个合同的剩余期限内,他的房贷都将执行3.43%这个利率。   如果借款人选择转为参考LPR定价,其房贷利率水平将按照“5年期以上LPR-1.37%”来确定。...

商家因为疫情倒闭或跑路 我的预付消费怎么办?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到现在,很多旅行社、餐馆、健身房、理发店、水果超市、线下教育培训机构都受到了很大冲击。而这些商家平时往往利用预付卡来吸引消费者,如今,有的商家因为疫情暂停营业或者关停跑路了,消费者该怎么办?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联合消费者网对疫情期间预付式消费纠纷做了汇总分析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疫情期间暂停营业退费纠纷、服务方式变更、使用期限受限以及商家关停并转或跑路4个方面。   商家暂停营业或无法履约,   怎么退费?   由于出行和场地等诸多条件受到限制,不少预付式消费合同在疫情防控期间无从实现,由此引发的预付式消费纠纷明显增多。首当其冲的就是商家暂停营业或无法履约导致的退费纠纷。   例如,北京消费者柯先生反映,他在某饭店充值4000元办卡并预订了过年酒席,后由于疫情暴发,无法消费。他找到饭店要求退款,遭到饭店拒绝。饭店负责人表示,卡内金额可以等疫情过后再来消费。但柯先生平时在外地工作,除了春节假期,平时不可能回老家消费。   此外,还有很多消费者预订了旅游线路或宾馆,因担心疫情要求取消(退费),有些商家退费,有些商家不给退。   对此,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不能预见不能避免,而且不能克服,无疑属于不可抗力因素。但考虑到疫情具有区域性和持续性等特点,所以判定疫情的不可抗力因素,还要结合具体地区、具体时间以及具体影响等因素。如国家正式公布疫情种类和防控级别的时间,有关部门对疫情防控采取的具体措施等。   年夜饭是1月24日,而国家卫健委在1月20日就将新型冠状病毒纳入了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因此,根据《合同法》,柯先生和饭店都有权解除合同,且双方均不用承担违约责任。如果消费者之前有部分消费,可以要求退还扣除消费部分的剩余款项;如果消费者之前交过定金,也有权要求返还定金。如果消费者预订项目确实导致经营者有实际支出的,双方应协商合理分担相关支出费用。   疫情发生后,文旅部要求全国旅行社暂停团队旅游及机票加酒店业务,消费者也面临退费问题。   根据交通运输部、中国民航局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决定,自1月24日0时起,凡此前已购买火车票、客车票、船票、机票的旅客,自愿改变行程需退票的,免收其退票手续费。消费者可以免费退票。   但是,部分酒店和景区的退票就要根据各地情况实施。例如海南省旅文厅副厅长敖力勇1月22日表示,凡是游客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为理由提出酒店退订房、旅行社退订团队和景区退订门票的,原则上属地各酒店宾馆、各旅行社和各景区等应当给予退订。   美团、携程、同程等在线旅游平台也启动了数亿元应急服务保障金,为消费者处理酒店、民宿、景区门票、度假、机票、火车票等各类旅行订单的退票工作。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申请退款。   线下培训转线上,   差价怎么算?   疫情正值寒假,是教育培训的高峰期,各种寒假班、春季班招生火热。然而,因为疫情,全国线下培训机构都暂停了授课,有的机构把课程转到线上,这也引发了消费者不满。   例如,消费者刘女士在某培训机构以3800元为孩子报了一个寒假英语培训班。由于疫情发生后不能开展线下培训,培训机构改为线上培训。   “虽然授课还是之前的老师,但孩子习惯了线下培训方式,而且视力不好,我们不能接受把线下培训换成线上培训,因此要求培训机构退还全部费用。”刘女士向机构提出退款要求,却遭到拒绝。   陈音江认为,考虑到疫情防控和生命健康安全,培训机构把线下培训改为线上培训,说明其为实现合同目的做出了积极努力。如果不影响培训效果或产生其他负面影响,双方应该互谅互让,共同努力实现合同目的。但同时也应该考虑到,线下培训改为线上培训,虽然培训内容没有改变,但培训方式发生了明显改变,属于部分合同变更。依据《合同法》有关规定,变更合同需要双方协商一致。如果孩子确实不适合线上培训,可能会影响培训效果,也可能会对孩子视力造成伤害。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不接受合同变更条件而要求解除合同,培训机构应该退还相关培训费用。   据记者了解,针对线下培训与线上培训的转换问题,部分培训机构采取了延期授课,也有机构允许消费者退课退费,如果愿意转到线上的,会给予部分折扣或者补偿优惠券。不过,线下转线上的差价不固定。有的教育机构转线上价格可打三折,但有的机构只是补偿了400元至600元不等的代金券,且均为机构单方面决定,消费者只有接受或不接受,没有协商余地。...

国际原油市场向买方转化 低油价或加速能源格局重组

  受多重利空因素影响,近半个月来,国际油价接连上演暴跌行情。融资无门的页岩油气公司生产难以为继,将迎来破产倒闭潮。市场供需矛盾失衡,将促使国际能源版图重心加速转移,从以前的供给侧主导向需求侧主导,即国际原油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   受多重利空因素影响,近半个月来,国际油价接连上演暴跌行情。3月18日,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报收于每桶20.37美元,5月份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报收于每桶24.88美元。与今年初相比,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价格跌幅均超过60%。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或将重塑国际能源版图,加速国际能源格局的重组。   原油供需失衡加剧   如今,维持国际油价走势的供求基本平衡关系已被打破。   先看需求。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蔓延,多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硬核”应对防控措施,大批国际航班停飞,企业停产,全球经济活动明显放缓,这严重冲击了全球石油需求。吕斯塔德能源公司分析师感叹,今年航空煤油、汽油、船运油、石化产品和发电用油需求同时出现暴跌,“这是罕见的惨淡景象”。   美国银行预计,上半年全球石油消费将收缩到每天50万桶以上,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需求萎缩有可能延续至今年下半年。高盛集团全球大宗商品研究负责人则悲观地预计,石油消费下降幅度将达每天800万桶。持同样观点的还有花旗银行,其预计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减少400万桶/日,创历史纪录,其中第二季度的石油需求将萎缩到1100万桶/日。   再看供应。3月6日,欧佩克+部长会议的减产谈判破裂后,沙特宣布开始大幅增产,计划将产量增至每天1200万桶至1250万桶。俄罗斯则计划每天增产至1100万桶至1150万桶。为抢夺市场份额,伊拉克、尼日利亚、阿联酋、科威特等国也纷纷宣布加入增产大军。   一边是需求大幅萎缩,一边是供应海量增加,供求关系彻底失衡,国际油价不断跳水。不少机构预测,如果过剩的原油找不到出路,油价可能将降至每桶20美元以下。   市场供需矛盾失衡,将促使国际能源版图的重心加速转移,从以前的供给侧主导向需求侧主导,即国际原油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面对充足的市场供应,主要石油进口国拥有更大的发言权。近年来,全球能源新版图已逐渐明朗,全球范围内油气资源的消费增量,主要来自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本轮油价下跌,将促使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能源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   页岩企业将受冲击   国际油价暴跌,最早受伤的是那些高成本的石油生产商,首当其冲的是页岩油气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负债率较高的企业。据估算,以目前油价估算,绝大部分美国钻探的页岩油井都将无利可图。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高级副总裁埃拉科特认为,油价下跌可能引发新一轮行业深度调整。   据估算,大部分美国油气企业的生产成本处于每桶50美元上方。当油价降至30美元/桶,只有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西方石油等少数几家公司可以继续钻探新井获利,其余将全部亏损。不同于传统油气,页岩企业维持生产必须不断钻探新井,这需要不断追加投资。为此,大量页岩油企业不得不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融资。如今,国际油价大跌,已经影响了投资者的预期回报和支出计划,使得页岩公司融资困难。美国中小石油公司已开始削减投资,如阿帕奇公司已削减37%,德文能源公司削减30%。   评级机构惠誉预计,2020年至2022年美国页岩油气公司有接近2000亿美元的债务即将到期,因油价暴跌其债务评级已接近“垃圾级债券”,页岩油气公司融资成本将大幅上升。融资无门的页岩公司生产难以为继,将迎来破产倒闭潮,成为首批“阵亡”企业。挪威睿智德咨询公司预计,今年面临倒闭的美国页岩公司的原油产能将达200万桶/日。在2014年至2016年的低油价时期,美国有数十家页岩企业破产。   有分析认为,美国页岩公司的出局,正中俄罗斯和沙特下怀。沙特与俄罗斯在维也纳欧佩克+能源部长会议上谈崩,没有就减产保价达成一致,并随后打起价格战,其主要原因是美国的页岩公司挤占了他们的市场份额。“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以价格战的方式打压美国公司,沙特和俄罗斯付出的代价、蒙受的损失也非常大。产油国的石油收入,取决于油价和产量。如今油价腰斩,产量必须倍增,两相才能扯平。   再说,俄罗斯和沙特的石油生产,同样面临成本制约。相对于美国页岩公司,俄罗斯资源禀赋较好,其石油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发达的油田基础设施,高效的铁路和管道,使俄罗斯石油巨头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运营。据测算,俄罗斯油企可以承受15美元/桶的低油价。也就是说,在油价跌至每桶15美元至20美元之前,俄罗斯的能源公司仍可继续维持生产,但利润已是大幅缩水。   对沙特来说,其石油开采成本更低,每桶不到3美元。不过,为了维持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附加在油价上的其他成本却相当高。沙特的国家财政主要依靠石油收入,维持政府财政平衡,所以其通常需要80美元/桶的高油价来支撑。沙特经常账户对油价波动非常敏感,很难承受长期价格战。   总体有利经济发展   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对中国整体而言,确实是个大利好。作为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原油价格大幅走低,有利于我国显著减少原油进口开支。   去年我国进口原油超过5亿吨,日均1000万桶,比上年增长9.5%,进口开支约1663亿美元。如今,油价下跌将为中国节省大量开支,增加经常账户盈余。普通百姓已经感受到了低油价的好处。近日,我国成品油价格下调进入“5元时代”,开车族可以用更少的钱加满一箱油。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能源价格下降,有利于降低交通运输成本,平抑物价,拉低高企的CPI指数,并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更多的空间。   在国际场合,国际油价下跌,还有利于我国扩大“石油外交”空间,为发展“石油人民币”提供机遇。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认为,在国际石油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低迷之际,中国可以参考欧盟经验,修改与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缅甸天然气贸易协议中与油价挂钩以及照付不议条款,最大限度维护我方利益。在“市场为王”之际,各大油气生产国都迫切希望争夺中国市场份额,中国可进一步加大油气进口多元化力度,促使有关能源供应商向我提供更优惠的出口价格和其他条件。国际油价跌入低价时代,金融市场“石油美元”将锐减、石油交易在向买方市场倾斜,这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为“石油人民币”崛起提供难得机遇。...

3月份新LPR报价为何“按兵不动”

  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同业拆借中心发布了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4.05%和4.75%,均较上月持平。   此次LPR为何“按兵不动”?有观点认为,新的LPR报价没有充分反映近期市场利率变化,也没有体现3月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效果。   但在业内专家看来,LPR报价市场传导需要一个过程。同时,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的效果正逐步显现。对于此次LPR报价保持不变的原因,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认为,本次LPR报价与上月持平,主要与LPR调整机制设计有关。因为LPR整体下调有一个阈值,即各报价行有效报价的平均值变化达到5个基点,才会调整最终LPR。3月中旬宣布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各个银行的影响不同,部分报价行已因此下调了贷款报价,其他银行可能会调但还没有落实,所以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充分体现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对LPR的影响。   另外,3月份LPR报价的主要参考基础也没有变化。3月16日,央行开展例行MLF操作,中标利率为3.15%,与2月份持平。   不过,此次LPR报价不变并不代表贷款利率水平不变。“3月份贷款利率大概率会继续下降。”马骏说。实际上,2020年2月份一般贷款利率为5.49%,较2019年12月份下降了25个基点,降幅明显超过同期1年期LPR的降幅。而且,2月份LPR下降效果也将在3月份有所体现。   尤其是3月16日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释放的5500亿元低成本资金,将在每年降低银行付息成本85亿元。再考虑到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各类型银行负债成本均会有不同程度下降。   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已经较为充裕,货币市场资金利率也处于历史低位。隔夜利率从3月18日起跌破1%,并于19日进一步走低,这是自去年12月份之后,隔夜利率再次步入“0时代”。3月20日,DR007利率创出0.79%的史上新低。DR007是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是反映资金面松紧程度的代表性指标,其利率创下新低,说明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   对于未来市场流动性前景,马骏认为市场可重点关注高层最近提出的“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的政策导向。马骏认为,鉴于外汇占款已经不是基础货币供应的主渠道,而稳定经济又需要适度的广义货币增速,未来人民银行在全面降准、定向降准方面还会有较大空间,在必要情况下也可以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   3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综合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贷款利率明显下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发展。具体措施将围绕4个方面:一是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供良好的流动性环境;二是继续推进LPR改革,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引导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转移定价(FTP)体系,将LPR内嵌入银行内部的利率机制中,完善LPR的传导机制,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潜力;三是引导银行体系适当向实体经济让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畅通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四是继续发挥存款基准利率作为整个利率体系“压舱石”的作用,同时压降银行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宏观审慎评估,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稳定银行负债端成本。

“新基建”资金从哪儿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加快“新基建”推进步伐,资金从哪里来?在专家们看来,加大“新基建”投入不能走老路,要拓宽资金来源,创新投融资方式,有效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加大投入不能走老路   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机场等领域,因此,也称为“铁公机”。而“新基建”则更多集中于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等消费升级重大民生领域。   传统“铁公机”建设因为投资规模巨大、资金回收周期长,而且公益性较为突出,因此主要以国家预算资金或国有部门投资为主。   根据2018年数据,全国城镇基建投资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专项债资金使用核算在内)、城投平台是三大主要资金来源,分别贡献投资额约23%、25%、38%,合计贡献达86%。私人部门对基建投资的贡献主要体现在PPP和电力企业自筹资金,估算其分别贡献2018年基建投资的6%和8%,占比较小。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投资的情况很不一样。”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认为,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项目更偏重于信息化和创新领域,项目的科技化程度较高,意味着市场主体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参与度会比较高。   近年来,我国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基建”领域发展较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产业的发展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普遍强调投资收益和回报,以市场化投融资方式为主,这也激发了这些领域的发展活力。   在李建军看来,当前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比较高,完全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债务支持也是不现实的。“新基建”项目的融资必须依靠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并在融资方式上有所创新。   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专家认为,发展“新基建”,需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出台配套措施,对“新基建”给予有针对性的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支持,通过产业引导基金、担保基金等方式不断吸引市场资本参与到“新基建”的项目建设中来。   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对于“新基建”,要优化财政投资方向和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和配置效率。绝不能搞一次性的过度刺激,而应做中期投资规划,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有节奏分批有序推进。   具体来说,应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将平衡财政转向功能财政,上调赤字率和专项债发行规模,为减税降费以及扩大基建的支出腾挪空间。当前政府杠杆率可控,且背后有庞大的国有资产支撑,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有加杠杆空间,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支持特定阶段基建项目。   “‘新基建’融资要更加多元化。”李建军认为,地方政府资金有限,要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指导地方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形成有效的投资。同时应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通过产业引导基金、担保基金等方式不断吸引市场资本参与到“新基建”的项目建设中来。   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需要跟上“新基建”的步伐,打破“抵押品依赖”。李建军表示,“新基建”项目与传统项目的不同之处是高技术创新,轻资产、缺少抵押品的情况比较多。银行的贷款产品应该更多从未来收益来考虑,开发以未来收益权为主的金融产品以及知识产权抵押的产品。如当前很多银行设立了理财子公司和投资公司,可以考虑从股债结合的角度消除信息不对称,为创新企业提供资金。   此外,融资方式也需要与“新基建”需求相匹配。基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期长的特点,李建军表示,应该重点发挥信托、保险等长期资金的作用。信托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新基建”投资信托计划或者投资基金,从单一项目入手,提供长期债权资金。信托机构还可牵头和保险等长期资金合作,参与投资“新基建”项目,以解决基金资金期限和项目建设运营期限不匹配的问题。   在直接融资方面,还应充分发挥科创板的作用,积极推动在“新基建”领域比较成熟的企业抓紧上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各类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股权投资资金,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企业。   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加快推进“新基建”,还需要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   在传统基建领域,民间投资仍然存在准入门槛。国家统计局此前曾公布分行业投资绝对额数据,2017年的数据显示,民间投资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为60.4%。其中,在制造业、农业、文体娱乐业中分别占87.2%、76.0%、57.3%;但在水电燃气、交运邮政仓储业、水利环保公用事业3大基础设施领域中仅分别占38.2%、20.3%、22.6%。   任泽平建议,要进一步放开基建投资领域的市场准入,尤其是为民营企业参与基建投资拓展渠道、消除限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对于清单之外的所有行业、领域,都要给予各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的机会。同时,要合理确定投资资格,不得设置超过基础设施项目实际需要的注册资本金、资产规模、银行存款证明或融资意向函等条件,不得设置与项目投融资、建设、运营无关的准入条件。...

湖北开出首批返粤务工人员专列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武汉3月19日讯 (记者柳洁、通讯员邱晟)3月19日13点24分、15点13分,湖北首批开往广东的两趟免费复工返岗高铁专列先后从湖北荆州火车站开出,“点对点”输送1631名荆州籍务工人员到898家广东企业返岗复工。此次赴粤务工人员全部申领了健康码,并通过了核酸检测。   据了解,荆州是劳务输出大市,2019年在外务工人员约为115万人,疫情期间共有82万人返乡滞留荆州,其中22万人需到广东复工。   为做好专列输送工作,荆州市提前制定工作方案,组建7个工作专班开展工作。下一步,荆州市将继续加大和广东省对接力度,推动各县市区和广东省有关县市区“点对点”、分时段、分批次组织输送荆州务工人员入粤返岗。   当天,务工人员分别坐上G4368次、G4318次始发专列驶离荆州火车站。在到达广州后,相关企业进行接站,将他们“点对点”地接到企业按规定的时间进行隔离,并组织他们进行防疫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在确保他们身体健康之后安排返岗。

【战役赞歌】“谢谢”这句话,说了还想说

  一句“谢谢”,人们说了还想说。简单的两个字充溢着复杂且丰富的内涵。这份情感包含着医护人员与武汉和湖北人民那份过命之交,也有着全国人民与武汉的守望相助。这份患难与共的情感,必将温暖更多人,也必将在未来征途上给予我们更大力量。这份浓浓的情谊将会凝结成一份温暖,融入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的民族情感   这几天,各地援助湖北医疗队陆续撤离武汉和湖北。一幕幕送别场景,让我们一次次感动。   当车队驶过武汉街头,依然不能出门的居民站在阳台上高喊“谢谢白衣天使”“武汉感谢你们”;在襄阳市十字路口,人行道上的行人,纷纷向等红灯的援助车队鞠躬致意;在高速公路口,执勤人员列队敬礼,向白衣执甲的英雄表达谢意;在飞机广播里,机组人员把最热情的感谢语送给凯旋的天使!   一句“谢谢”,人们说了还想说。在武汉和湖北人民深情向援助医疗队道别的时候,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医护人员也以他们的方式,向武汉和湖北人民表达感谢,感谢他们这些天在生活上的照顾,在工作上的支持,更感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顽强坚持和积极配合。50多天以来,武汉和湖北始终在坚守。对这份坚守的不易,对武汉和湖北人民的付出,全国人民感同身受。在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终于双双“清零”的时候,我们也真诚地想对武汉和湖北再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的坚守,谢谢你们的付出!   民间有言“情深不言谢”,但这些天,“谢谢”却让我们说了还想说。简单的两个字充溢着复杂且丰富的内涵。这份情感包含着医护人员与武汉和湖北人民那份过命之交,也有着全国人民与武汉的守望相助。这份浓浓的情谊将会凝结成一份温暖,融入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的民族情感。“我们同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无论哪里发生灾难,距离都割不断同胞之间这份亲情般的温暖。这是我们的凝聚力所在,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   温暖是一种力量。在武汉和湖北最困难的时候,这份力量让疫情中的人们能够坚守;50多天奋不顾身,这份力量让武汉和湖北走出阴霾,迎来樱花盛开。这份力量也温暖着正在陆续撤离的援助医疗队。离别武汉、离别湖北时,他们因感动而落下温暖的泪水。这份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情感,必将温暖更多人,也必将在未来征途上给予我们更大力量。   “你是我的天使,我要谢谢你!……感谢有你,世界更美丽……”这首动人的旋律,在武汉响起,在援助医疗队乘坐的汽车里响起,也在许多人的心底响起。武汉已是百花迎春的时刻,让我们对劳累多日的天使们说声“谢谢”,让我们对英雄的武汉人民说声“谢谢”,让我们对所有经历了疫情的人们道一声“谢谢”。   “感谢有你,把幸福传递!”   “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魏永刚)

经济日报:借新冠病毒污名化损人又害己

  世界卫生组织自1月份以来,在多个重要国际场合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吁,不要借新冠病毒污名化,反对给病毒贴任何地理标签。但一些美国政客对此置若罔闻,违反国际公论,将新冠病毒诬称为“中国病毒”。美方如此卑鄙行径,极不负责,损人害己,不但无助本国的疫情控制,而且遭到国际社会唾弃。   病毒没有国界,不分种族或民族,也无关贫富与地位。疾病的命名,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世界卫生组织对此有一套科学、严谨的规范,还划出了红线。如,不将病毒与特定的国家和地区相联系,不能涉及地理位置,不与特定的人群或个人挂钩,反对搞污名化。   但美国的一些政客,不尊重科学,不尊重客观事实,公然践踏世卫组织的“红线”,弃正式名字不用,却处心积虑地将新冠病毒同中国相联系,别有用心地诬称为“中国病毒”。在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扩散蔓延、世界各国全力阻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一些美国政客就病毒源头问题攻击抹黑中国,企图让中国背上制造疫情灾害的黑锅。其实质是诋毁中国政府与人民的抗疫努力和成效,是在散布比新冠病毒危害更大的“信息病毒”“政治病毒”,是国际社会坚决反对的。   中国权威呼吸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没有证据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源头在湖北武汉。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瑞安指出,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始于北美,但“我们没有把它称作北美流感”。如果按照某些美国政客的逻辑和脑回路来称呼病毒,那么有许多祸害人类的病毒将被扣上“美国帽子”。   居心叵测地抹黑和诬蔑中国,一些美国政客的用心之歹毒,已昭然若揭,遭到国际舆论的猛烈抨击。美国疾控中心明确表示过,这样的歧视用语很不恰当。法新社报道称,部分美国政客试图将中国与全球流行病联系起来,将新冠病毒诬称为“中国病毒”“武汉病毒”,贴这样的地理标签会让人蒙羞。美国媒体CNN报道称,一些美国政客关于该病毒的描述与世界各地医学专家大相径庭,这是在发出错误的信号,不利于减缓病毒传播,也是极不负责任的。大量社交媒体用户在路透社、BBC的相关报道后留言,纷纷批评美国政客的不当言论和种族歧视。美国HBO主持人马希尔明确指出,疫情从中国开始,但这并不是中国的问题,“愚蠢的污名化只会让情况更糟糕”。   新冠肺炎疫情已发展为全球性流行病,多国疫情防控形势吃紧,国际社会积极合作抗疫是当务之急。此时此刻,一些美国政客向中国“甩锅”“推责”,企图转嫁矛盾、转移责任,但这并不能减轻美国国内的疫情,也无助于全球疫情防控。面对疫情,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基本遵循,美方应集中精力应对疫情,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最后,再次奉劝那些美国政客,不要给病毒贴地理标签,否则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积极参与抗疫国际合作 共同应对疫情全球大流行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多个国家蔓延扩散。中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抗疫国际合作,向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共同应对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地时间3月18日,中国政府向法国提供的援助医疗物资运抵巴黎戴高乐机场。医疗援助物资的外包装图案引人瞩目——一枚由中国篆刻艺术家骆芃芃专门设计的红色印章,寓意美好的凤凰与象征和平的鸽子飞翔在空中,护佑着中法两国国旗,北京天坛与巴黎铁塔相互辉映。印章还刻着两句话,一句是“千里同好,坚于金石”,意为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同心相印,情谊比金石更坚实。另一句是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名言“Unis nous vaincrons”,意为“团结定能胜利”。   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表示,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紧要关头,法国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帮助。当前,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疫情形势严峻,中国也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此次中方根据法方需要,提供了医用防护口罩、外科口罩、防护服与手套。这是患难见真情的真实写照,也是中法友好的生动印证。   当地时间3月18日,由中资企业和华人华侨捐助给希腊政府的防控物资交接仪式在中国驻希腊使馆举行。仪式上,中国驻希腊大使章启月向希腊卫生部长基基利亚斯转交了物资捐助清单。章启月表示,这些物资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额温枪等抗疫急需物品。此次捐赠体现了在希腊疫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之际,中资企业与华人华侨回馈当地社会、服务当地建设、助力中希关系发展的友好情意,也是两国友谊的真实写照。章启月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两国一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眼下,希腊政府正在采取强有力措施遏制疫情蔓延,急需大量防控物资。中国政府已经决定援助希腊,相关物资将在几日内运抵希腊。   当地时间3月18日上午,塞内加尔卫生专家在华为(塞内加尔)公司视频会议室参加了由中国外交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举办的“中非新冠肺炎疫情卫生专家视频会议”。会上,来自非洲疾控中心,以及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肯尼亚、博茨瓦纳、塞内加尔、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吉布提、马里等20多个非洲国家的政府官员和卫生专家与中国卫生、海关等部门官员与专家就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新进展、病毒学和流行病学、临床救治和海关防疫经验等多个领域进行了交流。   塞内加尔代表、该国卫生与社会行动部卫生应急行动中心主任阿卜杜拉耶·博索会后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效显著,中国专家介绍的经验很具借鉴价值,塞内加尔在防疫物资、治疗技术等方面需要中国帮助,我们将与中国保持密切沟通。   目前,非洲疫情防控形势趋于严峻,包括塞内加尔在内的多个非洲国家已向中方提出援助请求。据悉,中方紧急援助塞内加尔一批医疗物资近期将启运;华大基因公司将向塞内加尔捐赠500份新冠肺炎病毒检测试剂;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宣布向每个非洲国家捐赠10万个口罩、1000件防护服、1000个防护面罩与2万个检测试剂盒;中方公司还积极配合塞内加尔政府在最短时间里,将中方援建的一座妇幼医院大楼改造为隔离病房。此外,旅塞华人华侨也积极开展爱心活动,广泛捐赠病床用品、口罩等防护用品。   根据中国外交部信息,中国政府已向巴基斯坦、老挝、泰国、伊朗、韩国、日本等国和非盟交付了医疗防护物资援助,向世卫组织提供2000万美元捐款,已宣布对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希腊、塞尔维亚、欧盟、柬埔寨、菲律宾、埃及、南非、伊拉克、埃塞俄比亚、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古巴、智利等几十个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抗疫物资援助,并支持友好国家在中国市场采购医疗物资。此外,中方还通过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等国派遣医疗专家组、同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视频会议等方式,对外分享中方诊疗和防控经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鸿涛 曲俊澎 宋 斌)

世行将疫情应对融资增至140亿美元

  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IFC)董事会3月17日批准将协助企业和国家预防、发现及应对新冠肺炎快速蔓延的融资方案增加到140亿美元。这一融资方案将加强国家公共卫生防范体系,包括遏制、诊断和治疗疾病。   作为世界银行集团成员机构,IFC将其用于应对新冠肺炎的资金从早先的6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作为140亿美元整体援助方案的一部分,以援助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私营企业及其雇员。   据悉,IFC的大部分资金将流向金融机构客户,以使他们能够继续向竭力应对供应链中断的私营企业提供贸易融资、营运资本支持和中期融资。援助方案还将有益于参与应对疫情的行业,包括医疗卫生及相关产业,以满足相关服务、医疗设备和药品需求。   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表示:“缩短实现复苏的时间是必要的。这个援助方案为企业及其工人提供紧急支持,以减轻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财务和经济影响。世界银行承诺将根据发展中国家需求作出快速、灵活响应。”   IFC首席执行官菲利普·勒奥鲁表示:“这次疫情不仅对生命构成威胁,对经济和生活水准的持续影响也有可能超出卫生紧急状况。我们希望更好地装备发展中国家的私营部门,以帮助经济更快地复苏。反过来,这又有助于脆弱群体更快地恢复生计,继续投资于未来。”

多国加码升级疫情防控措施

  连日来,为延缓疫情进一步蔓延,各国相继加码升级防控措施,以积极应对疫情。   法国:“进入疫情战争状态”   3月1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更加严格的限制措施,强调“我们正共同面临战争”。   马克龙在讲话中对近期法国民众在总理菲利普宣布关闭“非生活必需”场所等措施后的表现表示失望,谴责部分不遵守防疫规定的案例,强调全民必须遵守限制法令,齐心协力执行更加全面有力的措施。一是法国将从17日中午开始开启为期15天的人员流动限制禁令,严格禁止民众非必要出行,工作、就医、购物等除外,强调任何违规行为都将受到惩罚。二是暂停所有正在实施的改革,并推迟原定于22日举行的市政选举第二轮投票,确保各方全力应对疫情。三是遵循欧盟委员会建议,自17日中午关闭欧盟和申根地区边境,非欧盟国家和欧盟国家间的所有旅行将暂停30天。四是法国政府将为医疗机构及医院系统外的医生提供口罩,并启动库存为25个疫情严重地区药店提供口罩,法国军队也将在疫情高发地区建立野战医院。同时,国家将征用出租车和酒店帮助医护人员,军队也将帮助转移疫情重灾区病患。五是政府呼吁企业做好相应防护措施,并尽量采取远程办公方式,加大对陷入困境企业的经济援助力度,从17日起视情况暂停相关企业缴纳电费、煤气费及房租等,免除最小型企业税费。   马克龙最后强调:“法国目前正处于非常艰难的阶段,没有人能预测疫情何时结束,但能够确定的是,我们行动越快,就越能克服这种磨难,也就能越快地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刻。我呼吁所有法国民众共同担负起责任,不要屈服于任何恐慌。”   瑞士:警戒级别上调至最高   瑞士联邦主席索马鲁加16日宣布,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瑞士即日起将全国疫情警戒级别从“特殊状态”上调至最高级别“非常状态”。   在伯尔尼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索马鲁加宣布将瑞士全国疫情警戒级别上调至最高级。她表示,瑞士即日起至4月19日关闭全国所有商店、餐馆、酒吧、娱乐场所,但食品商店和医疗机构保持开放。   索马鲁加说,自当地时间17日零时起,瑞士将在与德国、法国和奥地利交界处设置检查站,对人员往来实行限制措施,只允许瑞士公民、持瑞士居留许可及跨境劳动许可的人员入境。此前,瑞士已在与意大利边境实施这一限制措施。   瑞士还将在全国范围内调遣最多8000名军人,支持各州抗疫期间的医疗、物流、安全等服务。   保加利亚:修改法律重罚违规者   保加利亚议会日前投票通过决议,保加利亚进入为期一个月的紧急状态,以抑制新冠病毒进一步传播。   紧急状态令不仅仅要求立即关停所有公共娱乐场所、购物中心和餐馆,关闭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类教育机构,取消所有体育、文化、科技和娱乐活动,同时配套严厉的处罚措施,为紧急状态“保驾护航”。几乎在紧急状态生效的同时,保加利亚立即修改了相关法律,对于不遵守防疫隔离措施造成病毒传播者,最高可判有期徒刑3年,1万列弗(约合5000欧元)罚款。对于造成被感染者死亡者,最高可判有期徒刑5年,罚款最高可达5万列弗(约合2.5万欧元)。保加利亚总理鲍里索夫表示,对于那些不遵守隔离措施者,授权内务部采取非常措施,将其拘留。紧急状态令生效的第一天就有4名违反居家隔离者被逮捕,这4人均为大货车司机。   澳大利亚:不断升级管控措施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18日在堪培拉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抗击疫情新举措。主要措施包括:从18日起,除公共交通、议会、超市等场所外,不允许在室内举行超过100人的“非必需”聚集性活动;建议澳民众近期不要出国旅行;对老年人等易感群体加强保护,对养老院等场所实施更严格的探望和管理规定等。   此前,莫里森宣布从3月16日零点起,所有自海外抵达澳大利亚的人员都必须自我隔离14天,30天内禁止任何国际邮轮在澳大利亚停靠;从16日起将取消超过500人的大规模聚会(如体育赛事),但目前尚不适用于火车站和购物中心;实施社交距离限制,禁止握手;政府和公众人物将减少出席活动;学校暂不停课,但每所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下周五政府将再次评估学校是否需要关停。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澳大利亚政府总体反应比较迅速。但最近两周,澳大利亚出现了明显的社区传染,特别是有些在校学生也被确诊,澳民众恐慌情绪急剧上升,超市粮食、消毒用品甚至卫生纸被抢购一空,在医院等待病毒检测的人也排起长队。澳大利亚疫情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为此,澳大利亚成立由联邦总理和各州州长组成的临时“战时内阁”来统一协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莫里森表示,病毒无法阻挡,预计将很快达到一个高峰,这对澳大利亚医疗系统将产生很大压力,政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降低病毒传播速度尽可能降低高峰值。   马来西亚:全国实行行动管制...

评论:慎终如始显担当

  在疫情呈现“大流行”特征后,全球疫情防控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立体化的全球交通网络导致病毒更容易在全球范围快速传播,任何一个国家的疫情防控都关系到全球疫情防控大局。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与世界各国交往密切,出入境人数位居世界前列。在此背景下,中国自始至终坚持国内疫情防控不松懈,并着眼于境外输入性病例增多这一现象,果断采取全面、严格、彻底的防控举措,严控新的疫情风险点,为全球疫情防控作出贡献。   经过艰苦努力,全国疫情防控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实现了稳定局势、扭转局面的目标。这一成绩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表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面对复杂严峻疫情,果断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取得积极成效。   但是,中国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而是清醒地看到,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并继续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给疫情任何反扑的机会。   3月16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记者会上表示,抗击疫情大流行,不能蒙上自己的眼睛。应该识别所有疑似与确诊病例,跟踪所有密切接触者,对可疑病例进行检测,对确诊患者隔离治疗,打破传播链条,这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最有效的方式。   毫无疑问,中国是把这些举措落实得最为扎实的国家。过去一段时间,14亿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与病魔斗争,以巨大的牺牲和奉献,为全球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的窗口期。如今,中国以慎终如始的态度坚持疫情防控不松懈,自始至终展现出了对于全球疫情防控应有的担当和奉献精神。   随着境外输入性病例不断增加,中国果断采取各类举措,积极予以应对。中国海关全面启动健康申报制度,对所有出入境人员严格实施检疫措施。中国各地都出台了相关举措,力阻境外输入性病例引发新的疫情风险。对于从境外回国隐瞒行程者或隐瞒症状者,公安机关果断立案侦查,显示出中国对于疫情防控的坚定决心。   与此同时,中国坚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不停步,在全球疫情走向不明的情况下,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斗争,力争以科技力量为全球疫情防控工作作出更大贡献。目前,诸多科研成果都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更多路径。   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慎终如始,体现出中国对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者:袁 勇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我国渤海再获重要油气发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8日讯 记者黄晓芳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在渤海莱州湾北部地区获得大型发现——垦利6-1油田,是继千亿立方米大气田渤中19-6之后,在渤海获得的又一重要油气发现。   中国海油有关负责人表示,垦利6-1油田具有储量规模大、油品性质好、测试产能高的特点,发现井垦利6-1-3共钻约20米厚的油层,完钻井深1596米。从测试上看,仅该口井原油年产量就可达40余万桶。   据悉,垦利6-1位于渤海莱州湾北部地区,隶属于我国海上最大油田渤海油田。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该地区历经40余年勘探,效果均不理想。2019年,中国海油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启动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在各海域持续寻找大中型油气田,在国内海域取得了10余个新发现。垦利6-1的成功勘探,标志着中国海油在莱州湾北部地区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