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让商品顺利出仓出关出境——访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

  当前,我国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正在加快推进,各地各部门出台的一些针对性帮扶措施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外贸企业全面复工复产还面临哪些问题?稳住外贸基本盘该如何精准发力?针对上述问题,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   记者:当前影响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刘兴国:从目前中国企业联合会针对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的调研情况看,我国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较多,主要是成本压力上升、销售渠道受阻、原材料与上游零部件供应不足、物流渠道不畅等。这些问题显然也是外贸企业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   成本压力上升。目前,我国外贸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并不高,疫情导致成本上升进一步挤压了盈利空间,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外贸企业的持续发展。   销售渠道受阻。国外买方考虑到供应链的安全,有意识地将订单转移到其他国家与地区。受疫情影响,这一变化未来可能会更加明显。   原材料与上游零部件供应不足。外贸企业只是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如果产业链上游环节不能同步复工复产,那么整个产业链条就不能顺利运转起来,外贸企业的持续运转也就难以为继。   物流决定了外贸企业的产品最终能否实现销售,必须尽快恢复物流业的正常运行,确保原材料与上游零部件能进厂,成品能出仓出关出境。对外贸企业来说,防疫检验是导致物流不畅的一个特殊原因,不少国际订单取消或延迟交付,很可能是出于国际买家对中国产品在防疫检验方面的顾虑,这一问题须尽快解决。   记者:如何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稳住外贸发展基本盘?   刘兴国:稳定外贸基本盘,我认为可以从4个角度精准发力——   一是稳住国际市场需求。一方面要尽量稳住现有订单,通过法律手段或者是双方友好磋商,避免外方拒不履行现有订货合同或是减少订货数量;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市场营销,努力争取新订单,包括加快开拓新市场等。要争取与国外代理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积极培育壮大进口需求,以进口带动我国产品与服务的出口增长。   二是稳住外贸企业供给。稳供给是稳外需的基石。只有确保提供高质量的、稳定可靠的供给,才有可能长久留住外方客户。要努力创造条件,帮助外贸企业尽快全面复工复产,特别是要加大对受疫情影响比较明显的外贸企业的支持。跟踪了解外贸企业资金需求,增加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投放,多渠道增加外贸企业资金供给,尤其是要加强对民营出口企业融资支持,避免重点外贸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停工停产。   三是稳住外商投资。要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放宽外资市场准入要求,完善外商投资监管,为外商投资创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增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在稳住外商投资存量的基础上,继续做大外商投资增量。要更好发挥自贸区、自贸港、经济特区等地区的政策优势,引入外商资源。加强与境内外国商会协会合作,特别是与欧美商会协会的合作,以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线上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新方式,争取更多外资项目落地。   四是实现通关便利化。要针对疫情的特殊性,积极开展方式方法创新,提升进出口通关的便利性。完善检验检疫服务体系,加强与世卫组织沟通,消除外国客户与海关对我国产品的不必要恐慌。   记者:我国外贸企业如何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与能力?   刘兴国:加快转型升级,是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竞争力、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实现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加快调整外贸出口产品与服务结构,增加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产品与服务的出口。另一方面要加快技术研发,将出口产品与服务的竞争优势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   其实,无论是产品或服务结构迈向中高端,还是技术水平的提升,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增加外贸出口产品或服务的附加价值,在提升我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增强我国出口产品与服务的盈利能力,进而增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顾 阳)

关键时刻更要强化责任之心

  困难的环境不可怕,复杂的情况不可怕,繁重的任务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责任心。疫情面前讲初心,就是要在其位谋其政,以负责任态度亮出党的旗帜,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有主心骨,给人民群众安全感。敢于担当,敢于决策,敢于带头冲锋陷阵,才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风采。领导干部不仅要统筹协调,而且要亲力亲为,真正把责任担在肩上,把工作落到实处   面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绝大多数领导干部交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但也有少数干部未能尽职尽责。怎样在这次重大考验面前做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近日指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责任之心,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岗位、职务对应着责任。责任大如天,不是一句空话。工作中的许多失误,如果有责任之心,在事情开始的时候去纠正、去制止、去解决,不过是举手之劳,一旦酿成大祸,就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历史经验证明,困难的环境不可怕,复杂的情况不可怕,繁重的任务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责任心。在一定意义上,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所以,领导干部不可一时一事缺少责任之心,关键时刻尤其如此。   责任之心就是不忘初心。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初心和使命就是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的表态发言犹在耳,现在国家遇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民生命受到威胁,在这样的危急关头如果左躲右闪,畏首畏尾,谈何初心?因此,疫情面前讲初心,就是要在其位谋其政,以负责任的态度亮出党的旗帜,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有主心骨,给人民群众安全感。   责任之心就是敢于担当。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有自己的职责范围,守土有责是领导干部的义务。风平浪静的时候,不觉得守土有责有什么为难之处,到了危难时刻,责任就凸显出来了。情况需要判断,风险需要评估。每说一句话、每签一个字都要承担责任。在这种时候,敢于担当,敢于决策,敢于带头冲锋陷阵,才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风采,才是责任之心的具体体现。   责任之心就是抓好落实。领导干部的责任,最突出的就是抓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疫情防控也好,复工复产也好,同样适用这个道理。“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口号告诉我们,疫情防控犹如打仗,抓落实的工作更为艰苦细致,漏掉一个环节不行,忽略一个角落不行,该今天干的事明天干也不行。不仅要精准落实,而且要限时落实。不允许任何意义上的“差不多”“大概其”。领导干部不仅要统筹协调,而且要亲力亲为,真正把责任担在肩上,把工作落到实处。   各级领导机关要为广大干部履职尽责提供条件,不要用那些不必要的事情干扰他们的正常工作,尤其不要用形式主义的任务、表格等代替真抓实干的责任。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中国共产党最讲认真。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切实强化责任之心,认真负责地抓好每一项工作,一定能迎来期盼中的春天。(作者:郭 华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云南积极做好省内外用工统筹 500多万农民工顺利返岗

  “正愁车票不好买,没想到这次县里组织我们回去上班,一分钱没花,真是太高兴了。”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者海镇的蒋支明在浙江务工10多年了,2月25日,他带着几位老乡乘坐会泽县安排的返岗“专列”返回浙江上班。   会泽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有63万农村劳动力。当天,1363名外出务工人员分批次陆续从昆明站出发,分赴浙江、广东、江苏等地返岗就业。   会泽县人社局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心主任刘志凡介绍,随着各地企业复工复产,农民工开始集中返岗,他们反映最大的问题就是车票难买。“我们协调铁路部门专门为返岗人员购买了车票、免费提供餐食,及时为农民工解决返岗难题。”   连日来,为解决企业用人难题,云南省积极做好省内省外用工统筹,由人社系统组建了3286人的“人社服务专员”队伍,派出5名“就业特派员”,自2月13日起,赴上海、广东、浙江等地,专程对接劳动力返岗就业相关事宜,并充分发挥121个驻外劳务工作站的职能作用,协调交通部门启动“专列返岗”“专车返岗”“包机返岗”,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为保障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务工人员出发前,云南各州市人社部门已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健康检查和疫情排查,并发放相应的防护用品。云南人社部门还派出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提供随车服务。   截至2月26日,云南省已累计返岗就业农村劳动力532.5万人,其中省外转移176.5万人,转移贫困劳动力145.2万人;2000个扶贫车间中,983个扶贫车间实现复工复产,72249人到扶贫车间就业。云南人社部门协调开通专机18架次、专列35列、专车6814辆,有序组织转移农村劳动力68万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曹 松)

坚持实施科学防治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如何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医护人员的必胜信念不可少。   “坦率地说,虽然新冠肺炎病毒很狡猾,但我们医护人员必须有帮助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念。如果我们都没有必胜信念,患者怎么会有必胜信心。”北京市支援湖北医疗队医疗组组长、北京友谊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领队刘壮说,首先要确保所有患者都得到有效的医疗救治。按照统一部署,北京支援湖北医疗队所在的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集中收治了800例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由来自北京、黑龙江、广东等省市的医疗队共同援助。   “前期我们也收治了一些轻症患者,接到最新任务后,我们会逐步将轻症患者转到方舱医院。还有一些基本痊愈的患者,近期就可以出院了。我们要集中精力把床位用于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尽量保证患者能得到不同的分级诊疗。特别是对于重症与危重症患者,要做到不留死角,每个病人都要得到规范治疗。”刘壮说。   而“坚决执行科学防治的原则”同样非常重要。刘壮认为,一是要做到“科学地防护”,二是要坚持“科学治疗”的原则。参与救治的临床一线人员与防疫工作人员,自身要采取科学的、必要的防护措施,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我们现在按照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最新版诊疗方案,在临床上结合实践经验,根据每一个病人的病情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刘壮说,科学防治,是在疫情治疗实践中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温济聪)

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中小微企业贷款可延期还本付息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日讯(记者陆敏)从银保监会获悉: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通知》要求,对于2020年1月25日以来到期的困难中小微企业(含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以及2020年1月25日至6月30日中小微企业需支付的贷款利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企业申请,给予企业一定期限的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还本付息日期最长可延至2020年6月30日,免收罚息。对于少数受疫情影响严重、恢复周期较长且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微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与企业协商确定另外的延期安排。   《通知》强调,湖北地区各类企业适用这一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为湖北地区配备专项信贷规模,实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力争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较上年平均水平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另外,《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开通线下和线上等多种渠道,为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申请提供便利。   对于需要延期支付的贷款利息,其具体偿还计划,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企业双方自主协商、合理确定。重点帮扶前期经营正常、受疫情影响遇到暂时困难、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微企业,不搞“一刀切”。相关部门将从监管政策、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对于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贷款,应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企业征信记录。

央企4.8万户子企业九成以上复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日讯(记者周雷)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中央企业所属4.8万户子企业复工率为91.7%,扣除按要求延迟复工的企业后复工率达到97.9%。石油石化、通信、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开工率目前已超过95%,有的已达100%。   连日来,中央企业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复工复产,带头实现能复尽复、能开尽开、能产尽产。96家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及所属子企业管理总部(包括湖北地区企业)等经营指挥体系都已于2月3日前进入正常运转状态,各级子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各中央企业按照分区、分行业、分类、分项目原则,详细制定全面复工复产方案,确保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率先复工,以强大的带动拉动能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作为能源央企,关键时刻要全力以赴保障电力、供暖的稳定供应,体现国家队的担当。”国家电投董事长钱智民说,要积极推进复工复产,提前做好分析研判,抓好“超前领先一公里”。   国家电投系统各单位按照“因地制宜、因情制宜、一企一策、一项一策”原则,安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截至2月27日,国家电投1045个企业全部复产,复产率达100%,企业及项目综合复工复产率98.6%。江苏滨海海上风电项目、新疆五彩湾智慧电厂等多个重大项目正按照地方政府要求陆续复工。此外,国家电投在45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业务持续稳步开展,确保所在国用电不受影响。   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表示,中国石油要发挥“主力军”和“压舱石”的作用,既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又要打好经济保卫战,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长庆油田是我国年产油气当量最大的油气田。2月以来,长庆油田所属12个采油厂启动新井投产作业,快速释放产能潜力。塔里木油田是中石油新疆5000万吨油气工程的主力军。截至2月23日,塔里木油田今年已累计向西气东输工程输送天然气36.23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33亿立方米。   建筑施工类中央企业用工人数多,各企业千方百计解决用工、材料、交通等难题,复工复产率持续提升。“要让人等项目,决不能让项目等人。”五矿集团所属中冶集团3600余个在建项目部积极行动,采用“一站式”服务、“安心礼包”、“硬核科技”、“信息化智慧方案”等举措,全力保障项目有序复工复产。截至2月25日,中冶集团所属44家二级子企业复工率达99.3%,子企业二级单位复工率达96.7%。中国铁建承建的济南黄河隧道通过严格的健康筛查,400余名管理人员和劳务工人已返岗就业。中建基础承建的潍莱高铁项目、中化集团泉州乙烯项目等推出“春风行动”,组织“点对点、一站式”包机、包专列、包车等接员工直达返岗。   中央企业承担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到国计民生。2月24日,三峡集团在京通过视频会议发出开工动员令,宣布在广东、江苏等地开工建设总装机规模392万千瓦、总投资580亿元的25个新能源项目,建设期预计提供各类就业岗位约1.7万个。中核集团旗下400余家生产型企业已开工生产,承担的多个国家重点工程已经恢复建设。中国移动提出2020年底5G基站数达到30万个的目标不变,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将力争前三季度提前完成全年25万座基站的建设目标。   在保证本企业平稳运营的同时,中央企业还积极采取资金支持、提前采购招标、扩大合同订单、增加项目合作等措施,全力稳定产业链、畅通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顶住冲击、有序复工。国家电网开工复工超千亿元项目,全力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复工复产。中国电子深科技作为全球存储器行业重要供应商,最大限度实现产品线不断档,确保国际供应链稳定。中化集团疏导农资供应链,为农户提供化肥3万余吨,提供在线技术指导和农产品营销服务。中国电信面向渠道代理商和终端厂商,出台20条帮扶举措,助力合作伙伴尽快恢复生产经营。

做好城市“菜篮子”保障工作

  “菜园子”和“菜篮子”之间不能简单理解为产品和市场的关系,而是要建立城乡互动共同体。蔬菜供应不能是农村向城市简单卖菜的“单向上行”,而应该是城乡之间的“双向互动”。城市得更多关注蔬菜基地建设,通过努力,在技术、物资等方面建立起城市支持基地农民的稳固渠道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有的地方出现了蔬菜供应难、居民买菜贵等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城市蔬菜供应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眼下正值春耕时节,我们尤其要关注农民的“菜园子”,并及时做好城市“菜篮子”的保障工作。   目前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全年蔬菜种植和供应的影响不会太大。山东寿光是全国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而且是重要的蔬菜种苗培育基地。据当地相关人士介绍,蔬菜育苗大部分在春节前已经结束,第二次育苗还要到一个半月后,疫情对蔬菜育苗影响甚微。众所周知,大棚菜是冬春蔬菜的主力。大棚生产虽然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空间里,但用工较少,几乎没有聚集,而且蔬菜成长环境本身也需要消毒、清洁等,疫情防控工作对大棚蔬菜的影响也不大。如果说有一些困难,那就是疫情防控中的交通管制的确带来了某些不便,城市配送速度比过去要慢了一些。   尽管如此,我们也需未雨绸缪,保障好城市“菜篮子”,关注农民的“菜园子”。只要农民“菜园子”丰收有保障,城市“菜篮子”供应就不发愁。   经过这些年发展,我国蔬菜的数量总体上是足够的,城市“菜篮子”的某些待提升之处主要在于蔬菜产地不够稳定。没有稳定的蔬菜基地,一旦遇到市场波动或突发事件,一些城市就可能遭遇买菜困难或者无菜可供。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北京超市发集团和汉食生鲜超市在春节前几天成功地开展了一场“白菜保卫战”,把白菜价格从虚高涨价拉回到正常价位。他们的一个有效办法和经验是直接从蔬菜基地进货,发挥商超主渠道作用,以充足供应满足市场需求。   “菜园子”和“菜篮子”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产品和市场的关系,而是要建立城乡互动共同体。蔬菜供应不能是农村向城市简单卖菜的“单向上行”,应该是城乡之间的“双向互动”。如今蔬菜种植已不再是过去那种纯粹在田间出力的活儿,除了大棚建设等物资支持,还需要许多技术层面的帮助。因此,蔬菜基地建设不能简单地签个订单,等待采摘拉菜就完事。城市还得更多关注蔬菜基地建设,通过努力,在技术、物资等方面建立起城市支持基地农民的稳固渠道。   冬春时节,城市蔬菜供应主要靠大棚种植。而在夏秋季节,城市的蔬菜则主要靠大田种植。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时节,城市也应该与农民耕作合拍,谋划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现在,蔬菜基地需要什么帮助,遇到了哪些困难,我们都应该和农民一起谋划,在能使上劲、出上力的地方,发挥城市的优势,多措并举帮助农民把蔬菜种下去、种得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魏永刚)

经济日报:疫情防控不能松 脱贫攻坚不能等

  2月29日,河北省正式宣告贫困县全部“摘帽”,从此告别区域性整体贫困。同一天,海南省5个国定贫困市县也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传出好消息的不止河北和海南,连日来,四川藏区实现全域脱贫,陕西、黑龙江、河南等多个省份相继宣布贫困县全部清零。我国始终在脱贫攻坚的既定轨道上坚定前行,这为正处于关键阶段的战“疫”增强了勇气,为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振了信心。   疫情防控是特殊考验,脱贫攻坚是时代使命。打好打赢这两场大战,事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正在有序恢复,但是,湖北省和武汉市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其他地区疫情反弹风险隐患仍然存在,防控工作不能有丝毫放松和懈怠。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目标,是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持续抓好相关重点工作不能有缓一缓、拖一拖、等一等的思想。当此之时,必须统筹兼顾,做到防疫脱贫两不误,不断筑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   防疫脱贫两不误,既考验能力,也检验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面对疫情加重脱贫攻坚工作强度、提高脱贫攻坚工作难度的现实,唯有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托底,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在不放松疫情防控的同时,把不能等的事干起来,把规定时限内必须完成的事干起来,才能兑现“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要狠抓落实,实干苦干。“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要精准对接,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吸纳当地就业”“要加快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对因疫情或其他原因返贫致贫的,要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在亲自指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脱贫攻坚遇到的现实困难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抓落实的职责,在实干苦干中把党中央既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疫情期间的各项举措抓实抓细抓落地。   也要善抓落实,能干会干。善抓落实的关键,是把握形势。做好动态监测和全面排查,及时掌握本地区受疫情影响可能存在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存在脱贫困难的贫困人口情况,及时掌握本地区产业、企业等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因地施策、因“疫”施策,分类指导、精准帮扶,抓紧推进剩余脱贫攻坚任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能干会干的关键,是看工作方式。脱贫攻坚挂牌督战、指挥调度等,可搬到已经建立的各级应急指挥系统、远程教育系统上;各种农技培训、政策宣讲,可搬到田间地头、山坡林场……积极转变方式,就能确保脱贫攻坚不耽搁。   越到关键时候,越要绷紧弦、铆足劲,越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毅。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最大限度化解、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不利影响,我们一定能够如期打赢脱贫攻坚的决胜战,为人类反贫困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平 言)

战“疫”顶梁柱 经济压舱石

  2月22日,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常泰长江大桥第5号墩钢沉井建设工地,中交二航局建设者在对5号墩钢沉井夹壁进行混凝土浇筑。常泰长江大桥是世界上首座集高铁、普通公路、高速公路“三位一体”的大桥。 顾继红摄   这是一场大战,也是一场大考。   当疫情袭来,国有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勇挑重担,敢打硬仗,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   不畏艰险,火速建成专门医院。在众多央企的鼎力支持下,中国建筑集团牵头在武汉向10天建成专门医院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发起冲锋。他们制定“小时制”作战地图,发起施工大会战,2000余名管理人员、12000余名作业工人、2000余台套机械设备,24小时昼夜不停施工,如期建成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以中国速度演绎了人间奇迹。   不讲条件,转产扩产重点医疗物资。急防控工作之所急,央企在不生产医用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情况下,加快转产扩产、多产快产,以战时状态全力推进医疗物资生产。2月25日,新兴际华集团医用防护服日产能达到10.3万套,相比2月4日正式投产时的日产3400套,提升30倍。国机集团所属企业在开通11条平面口罩生产线的基础上,计划再开通5条生产线,医用口罩产能将达到日产160万只。   勇于担当,做好基础供应保障。相关国有企业积极服务疫情防控大局,做到价格不涨、质量不降、供应不断。石油石化企业抢调油气资源,上万名职工为湖北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国家电网实行全网保华中、华中保湖北、湖北保武汉,发电企业每天近2万名职工奋战在一线。1月20日至2月16日,电信企业投入应急车辆14437辆次,建设基站257个。航空企业执行飞往湖北专项包机任务159架次,运送医疗物资875吨,运送医护人员17840人。   复工复产是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国有企业确保如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当务之急。初步统计,截至2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所属4.8万户子企业,复工率为86.4%,其中生产及对外经营性子企业2万余户,复工率为88.4%。石油石化、通信、电网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开工率,目前已经超过95%,有的已经达到100%。   重大投资、重大举措接连推出。三峡集团宣布在广东、江苏等地开工建设总装机规模392万千瓦、总投资580亿元的25个新能源项目;国家电网开工复工超千亿元重点项目;中国电子与合肥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当地投资超百亿元建设集成电路产业链配套项目。   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密集开工。中国第四、世界第七大水电站——总装机1020万千瓦的三峡集团乌东德水电站建设现场已有4台机组全面进入总装阶段;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在复工复产一周的时间里,完成一座JU2000E型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交付离厂、两艘21万吨散货船试航等,带动产业链上其他企业加快生产。中国中车集团四方车辆有限公司全面复工,高速动车组生产线上“复兴号”等项目恢复生产;航空工业气动院承担的国家重点工程FL-62风洞建设按期复工,已全面进入现场联合调试阶段。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面对严峻考验,国企央企充分发挥主力军、国家队作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今后也必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 雷 董庆森)

“家门口”的扶贫产业忙复工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工作增添了不少困难。   如何破解难题,保证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脱贫户不因疫情影响返贫?请看经济日报系列报道。   扶贫产业是实现可持续脱贫的关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扶贫产业在春节假期后也暂时停下脚步。在各地生产活动逐渐恢复过程中,这些扶贫项目复工复产情况如何?请跟随本报记者一起去看看。   复工时不我待   2月21日上午,贵州省普安县才华手袋厂车间流水线上,坐满了戴着口罩埋头操作缝纫机的工人。   才华手袋厂吸纳了大量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厂长张德禄告诉记者,所属全部8个分厂自2月12日就相继复工了。员工进出厂区都要戴口罩、测体温。工厂为每位工人提供了一次性口罩,厂区每天早中晚消毒3次。   才华手袋厂及时复工复产,让在这里工作的贫困群众实现了就近务工和稳定增收。女工罗光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月能拿到三四千元工资。有了这笔工资,她全家人均年收入就稳稳地达到了脱贫标准。   目前,国内许多像才华手袋厂这样的扶贫企业都在积极复工复产。   2月12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解决扶贫项目开工复工难题——在符合疫情防控条件下,支持和组织推动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尽早开工复工。一时还达不到开工复工要求的,要提前备工备料,为开工复工创造条件。   贵州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国务院扶贫办今年对全国尚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挂牌督战,其中贵州就占了9个。为保障贫困群众通过扶贫产业实现可持续增收,2月13日,贵州省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各级有关部门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按通知要求,我们厂设立了返岗员工花名册,一人一档,详细记录了每名员工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春节假期出行信息。凡是从外省来黔的、与确诊和疑似感染者有接触的员工,都要进行核酸检测,确认健康后才可上岗。”张德禄说。   “我们洒金辖区内23家企业,2月底前可以全部复工复产,能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我们还会陆续发布招工信息,帮助辖区内和周边农民群众找到满意的工作。”贵州省兴义市洒金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圣对记者说。   图为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洋河南镇田家坊村扶贫车间利安达包装公司工人在医疗物资外包装生产线上忙生产。该公司复工后,积极与相关企业对接全部转产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外包装。 陈晓东摄(中经视觉)   疫区积极作为   虽然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只是要求疫情较轻或没有疫情的地区将脱贫攻坚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帮助扶贫产业尽快复工复产,但记者发现,疫情严重地区并没有消极等待。   革命老区、国家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湖北省黄冈市,属于疫情严重地区,但他们也在主动作为。   黄冈有6个国家级贫困县,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2.4万人。外出务工增收是黄冈贫困群众脱贫的重要途径。春节前,数十万在武汉务工的农民返乡过年,黄冈疫情来势迅猛。虽然疫情防控任务极其繁重,但记者从黄冈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有6家药品生产企业、3家医用防护品生产企业、2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5家特种设备生产企业已经复工复产。上述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生产抗“疫”急需物资。   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告诉记者,安排这些企业及时复工复产,不仅能强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而且能帮助一大批贫困群众及时上班增收。   为此,黄冈市市场监管局出台8条具体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比如,对生产防疫用品的企业,登记注册实行网上办、掌上办、寄递办、预约办。对具备生产条件,但因办理生产许可证耗时长或有其他原因暂不能提交相应材料而无法生产的企业,实行告知承诺制。...

新冠肺炎治愈率持续上升 新疗法得到应用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9日讯 (记者 吴佳佳)2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与患者康复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目前全国累计治愈病例数与累计死亡病例数的比值进一步扩大到13.8∶1,治愈率持续上升。下一步,要继续紧紧扭住城乡社区防控和患者救治两个关键,按照分区分级差异化的防控策略,进一步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重视轻症患者治疗,加强重症患者救治,切实巩固好防控成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新冠病毒感染是新发传染病,其发病机制、病理特点、组织学损伤等问题尚不明确,病理解剖工作至关重要。目前的好消息是,有11例病理解剖去世的患者,初步结果可观察到痰堵、肺部病变、血栓形成等,对临床有一定指导价值”。病理解剖将探究致死原因到底是新冠病毒感染、其他基础病,还是炎症因子风暴等。这些数据很快就会出报告,供临床治疗决策做重要参考。   “根据发病机制研究、病理解剖结果、死亡病例研判等,我们发现血栓形成、突发心梗以及严重合并感染等可能是病人病情进展的非常重要因素。”王贵强介绍,已经针对性出台一系列相应办法,比如低分子酐素避免或降低血栓的形成,抗真菌药物及时使用,针对痰堵、肺部病变等做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吸痰等。这些办法可能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中日友好医院康复科主任谢欲晓对呼吸康复治疗进行了介绍。呼吸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心肺功能训练、有氧功能训练、力量训练及日常功能训练等。呼吸康复可能减轻肺炎有关症状、提高心肺活动耐力和改善身心健康状态,有利于患者逐步地恢复、参与社会活动。研究表明在疾病急性期的病情稳定阶段,康复介入越早愈后越好。目前各地已在原有呼吸康复工作基础上,开展了对新冠肺炎治愈后患者的呼吸康复的探索。重症和危重症出院患者仍建议到指定康复医疗机构接受呼吸康复治疗。轻症和普通型患者可在各地指定社区或者家庭循序渐进开展。   在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法上,王贵强介绍,一方面,积极氧疗能保证有效的氧供,同时预防并发症,保护重要脏器;另一方面强调及早干预。通过长时间的临床探索,目前发现了很多指标可以作为早期的预测预警指标或进行及时干预的指标,包括持续高热、淋巴细胞逐渐减少、乳酸水平或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快速增长,以及影像学指标等病情快速变化指标。通过一系列早期指标,可以更及时地处理问题,避免病情持续恶化。   此外,一些新技术、新疗法也通过更新的诊疗方案充实到了治疗中,包括恢复期血浆治疗、血液净化治疗、干细胞、抗病毒等,能进一步降低病死率,在临床中发挥一定作用。

无疫情乡村不误农时忙春耕——来自湖北春耕一线的报道

  春耕在即,农时紧迫。“无疫情村和乡镇可春耕。”2月27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99号文”,明确疫情防控不麻痹、不厌战、不侥幸、不松劲;春耕生产不等待、不观望、不耽误、不冒险,并围绕“人、车、技、物、钱”五大要素,对农业生产用工、农资和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农技服务、农资采购调运储备、农业生产信贷融资等作出了分类指导。   湖北省无疫情乡村春季农业生产正开始陆续展开。   在田作物长势好   2月26日一大早,雷铁云就冒雨来到地里抢摘包菜。雷铁云是黄冈市黄州区丰实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打算将原来种植的红菜薹、包菜等品种,改种生长周期更短的小白菜,水稻也从双季稻改种中稻了。“往年这个时候,毛豆、甜玉米都要播种了,今年平整土地和育苗时间比往年晚15天左右。”雷铁云告诉记者。   “春节前储备了少部分农资。”雷铁云说,合作社由路口镇夹洲村18户农户共同发起成立,目前有耕地340余亩,种植蔬菜和粮食。今年的种子、化肥、农药缺口在70%上下,目前仅有的30%春耕农资还经常被周边农户拿去“救急”。由于“封城”等措施影响,农资采购成了问题。“政府配送工作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展开,农资市场也没有开门,种子、化肥尤其紧缺。”雷铁云说。   除了缺少农资,部分黄州区种植大户反映,目前春耕还面临其他难题。一是缺少劳动力,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现在滞留在家里,出门务工、务农受到限制;二是缺少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三是雇佣农工成本明显增加,去年每天工钱100元左右,现在达到200元。   “目前在田作物长势较好。”黄州区路口镇夹洲村农技站农技员刘亚斌介绍,由于2019年秋冬播生产期间,全市降水量显著偏少,旱情较重,油菜、小麦等在田作物冬至苗情普遍较常年略差,但春节前后雨水充足,气温较高,有利于在田作物生长,整体长势长相好于上年。目前,油菜一类苗占比在30%以上,二类苗占比45%左右,三类苗占比在25%左右;小麦一类苗占比在35%以上,二类苗占比45%左右,三类苗占比在20%左右。   “我们已经组织了两次无人机飞撒灭虫。”黄冈市黄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涂建立表示,目前,农业相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出台意见,鼓励没有发生确诊病例的地区,可以在做好正常防护情况下,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区里的指导细则已拟定,只等省里的指导意见出台,我们对照完善后就可以推进春耕生产。”涂建立说。   分类指导抢农时   “我们要坚持全省疫情防控‘一盘棋’,同时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严格落实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组织部分乡村开展春季农业生产。”湖北省副省长万勇表示,无疫情村要允许农民在本村范围内下田劳作。有疫情村,由县级指挥部做好风险评估,在确保能防控、不扩散的前提下,组织有保护措施的农民开展农业生产。   “99号文”明确,确需外出在省内务工的农民工,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以全省统一的健康码为基础,以县域为单位定人、定点、定运,点对点从现居住地精准流向用工单位。3月10日前,95家A证和62家B证屠宰加工企业、216家已申请复工饲料加工企业产能应恢复到80%以上。   围绕打通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运输梗阻,湖北采取了一些关键措施畅通“绿色通道”:将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运输,纳入省指挥部交通保障组线上通行审批的保障范围,凭验证码口令在线申领,凭电子通行证(含二维码)省内通行;确需跨省运输协调服务的,由各市、县指挥部上报运输需求,由省指挥部交通保障专班受理并做好协调工作;优先保障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调运。对仔畜雏禽、水产鱼苗、存塘鱼、积压鲜蛋、春防疫苗等在急的调运需求,加强督办服务,优先予以保障,特别是对需要从省外调运春防疫苗的,要及时协调保障。   湖北还创新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形式和内容,组织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院所专家,围绕夏粮夏油田管,特别是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的监测与防控、早稻再生稻应时直播、速生叶菜腾茬抢播等9个专题,以及农业气象预报、农业生产资料、春耕生产贷款3个方面的信息,录制一系列短视频课程,并在各新媒体平台开辟专题邀请专家线上授课。   据了解,湖北将在3月10日前采购调运早稻常规稻种子110万公斤、达到440万公斤;4月10日前采购调运中稻种子约2000万公斤、达到4500万公斤;全省蔬菜种子总量达到约80万公斤。此外,3月20日前,将采购调运防治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的农药以及其他农资,并在4月底开镰前保养调配部分小麦、油菜收割机械。   同时,农业生产信贷融资服务为春耕“保驾护航”。湖北省财政已提前下达2020年中央农业转移支付资金65.3亿元。湖北将加强农业生产信贷融资服务,在做好保险理赔服务、用好财政资金、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的同时,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农业生产信贷需求。   “云平台”上备耕忙   有了政策支持,湖北各地开始根据实际情况,平衡好抗“疫”与春耕的关系,在确保安全有序的情况下,适时分类分区开展了春耕备耕。   杨佑元所在的金丰收种业是远安县农资主渠道配送22家企业之一。2月28日一大早,他开始给县城部分农资经销商配送春耕种子。从接到订单,到1500斤水稻种、400斤玉米种的配送结束,全程没有与经销商有任何接触。   杨佑元告诉记者,从接订单到送货上门,与经销商都是通过电话或微信线上联系,配送过程中,有专门工作人员会对运输车辆进行消毒处理。农资运达后,开单结算等一系列流程也均是通过线上支付完成。   村级农资销售点是春耕备耕物资供应的最后一环。在远安县花林寺镇高楼村,配送员胡小军每天需要完成本村及周边村居近20家农户的农资配送工作。...

余粮不少不用慌 延期收购来帮忙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东北地区水稻收购进度滞后,农户手里的余粮还比较多,如果不延长收购期限,农民售粮变现可能遇到困难。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决定将东北地区2019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截止日期延长至2020年3月31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春节后东北地区水稻收购与往年相比滞后,为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及时有序恢复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工作,2月26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进一步做好东北地区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决定将东北地区2019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截止日期延长至2020年3月31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主任涂圣伟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北地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切实做好东北地区的粮食收购工作,既是满足农民售粮需求、帮助农民及时变现、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力支持农民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的有效举措。去年秋粮上市以来,由于水稻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黑龙江、吉林陆续启动水稻最低收购价收购工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东北地区水稻收购进度滞后,农户手里的余粮还比较多,如果不延长收购期限,农民售粮变现可能遇到困难,影响种粮收益和种粮积极性。   近期,东北各地在确保疫情防控前提下,有序恢复水稻最低价收购工作。这让黑龙江佳木斯市建三江农垦华之盛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洪丰倍感高兴。他去年种植水稻1100亩,产量123.2万斤。黑龙江去年12月12日启动水稻托市收购以来,他陆陆续续卖了一部分。2月18日,黑龙江佳木斯市建三江洪河农场粮食收储中心开库收粮,他立即通过中储粮“惠三农”APP预约了售粮时间。截至2月26日,他家剩余的稻谷全部销售完毕。拿到售粮款后,他就着手购买种子、农药、化肥,为今年水稻生产做准备。   建三江洪河农场粮食收储中心是中储粮创业直属库委托的收储库点,是春节后黑龙江第一家开库收粮企业。收储中心有效仓容7.4万吨,春节前收购稻谷5.8万吨,2月18日至26日,收购稻谷1.3万吨。收储中心主任陈永生说,为减少收购排队带来的人员聚集等问题,他们通过APP预约等方式,推行预约收购。加强收购工作人员和售粮人员的防护和管理,对“一卡通”系统登记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售粮农民等候区、员工食堂、办公区域等人流较多场所开展体温检测,并落实佩戴口罩、清洁消毒等防护措施,确保疫情防控和收购工作两不误。   最低收购价政策是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中储粮集团公司切实履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职责,千方百计扩大收储能力,合理布设收购网点。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期,分区分级有序恢复最低价稻谷收购工作,满足农民售粮需求,发挥好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托底作用。   市场化收购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2018年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益。同时,东北地区各省份结合本地实际,多措并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各类主体入市收购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搞活粮食流通,加快形成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粮优价的市场化收购新格局。吉林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主导、政府调控保障功能,坚持两手协同发展,确保农民好粮卖出好价钱。据吉林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吉林省已经有49个粳稻最低价收购库点开库收粮,全省入统企业累计收购稻谷65.4亿斤,同比减少6.5亿斤,收购进度过半,绝大多数通过市场销售,政策性水稻收购3.2亿斤。   随着收购期延长和各地相关举措的落实,有序恢复的东北地区最低收购价收购将“加速”水稻入库进度,为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不过,涂圣伟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整体处于较高水平,稻谷库存消化问题尤为突出。应进一步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推动最低收购价功能从托市向托底转型,通过“精准托市”,给多元主体市场化收购留出更大空间,加快形成政府引导下市场化收购为主的格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慧)

农民工“出不来、进不去”,咋办

  日前,中央和各部门对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作出了系列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贵在精准,重在落实。复工复产牵扯到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当前,不少地方正在千方百计打破农民工返岗“梗阻”,努力解决返岗工人不足、交通物流不畅、产业链配套难等问题。   “复产了,部分外地员工回不来,生产还是卡在那。”“货运到了,找不到装卸工,卸不了货干着急。”“要发货却没有司机接活,配送十分困难”……连日来,记者采访复工复产企业时,频频看到企业反映缺工严重问题。   日前,中央和各部门对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作出了系列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贵在精准,重在落实。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复工复产牵扯到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那么,目前农民工复工的主要阻碍是什么?如何让农民工安全顺利复工?各地又采取了哪些措施?针对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相关专家。   “两头堵”是最大问题   “出不来、进不去”“两头堵”是农民工流动面临的最大问题。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前不久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16个省、80个县近100个村中,绝大多数省份的劳动力流动基本处于封冻状态,农民工流出总体比例不足10%,大部分村庄春节后外流人数停留在个位数。在这100个村中,90%以上所在乡镇为零疫情(无确诊或疑似病例),70%以上所在县确诊人数在10人以下。以县为单位来看,调查的多数县份疫情并不严重,不属于重点疫情区域。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张雪霖认为,一些劳动力输出省份的县市区域实行封闭管理,一些地区公共交通停运,劳动力输入省份的高门槛复工审批等原因,都阻碍了农民工返城复工。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红东认为,农民工队伍现在分很多种,有些是小老板、管理层或技术人员,有房有车,自驾回程,有些是长期员工但无房无车,还有的是季节性外出打工和零工小时工,生活没有保障。   “现在,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农民工要分区分级分工作类型,分批次推进复工。”郭红东说,一方面是非重点疫情省份的封闭管理要陆续放开,就近的农民工先复工,另一方面要帮助跨区域员工“点对点”返城复工。目前,返城农民工大多是有一定规模企业的老员工,中小企业、餐饮服务业一下子解决用工难题还不现实。那些没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季节工和小时工,短期内一般是不会出来的。但是,相关部门也要尽快着手解决这些人的工作对接、安置问题,不易拖得太久。   对于很多地方来说,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属于双重约束目标,但防控疫情是直接的显性责任。郭红东表示,解开封闭管理需要地方领导敢于担当,需要地方对疫情有充分的把控能力,精准施策,万不能不放则已,一放就乱。   专列专车包机来啦   “没车回,途中不安全”,现实不便和内心担忧的双重压力,严重影响着农民工顺利返城。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已有不少返岗包车、复工专列甚至返工包机,将一批批农民工接回来。   日前,一辆特殊的大巴车停靠在宁波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宿舍楼下。这辆载着20多名外地员工的大巴车,是首批抵达宁波的外地员工返岗包车。   “在保证空车率的基础上,我们共派出了700余辆大巴车,接回17000余名员工返厂。”申洲集团工会主席李赛珍表示。   不仅如此,载有近300名贵州籍复工乘客的G4138次定制专列日前到达杭州东站,这是铁路部门节后开出的服务企业外地员工返程首趟复工人员定制专列;浙江长龙航空GJ8025航班搭乘了154名浙江省嘉善县企业的返岗员工,从四川广元机场飞抵杭州萧山机场,这是全国首班“返工包机”。   “除了就近就业和自驾出行的,绝大部分农民工需要依赖公共交通返岗。”郭红东表示,这个时候,需要给农民工提供路途上的帮助和保障。这个工作需要劳务输入地和劳务输出地双方政府有关部门来协调做好,员工所在企业要负责把隔离条件准备好,把复产后的防控措施做好,逐步解决员工上班问题。   郭红东说:“从目前看,许多地方政府承担了农民工返城的路费,企业负担隔离费用。尽管如此,规模较小的企业也有很大压力。”   好在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对返岗包车的支持政策。交通运输部印发通知,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地方政府组织的返岗包车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并优先便捷通行,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要做好相关服务保障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给出了补贴和协调指导政策。截至目前,已经帮助2600多家企业解决缺工10.3万人。   数字技术不容忽视...

武汉疫情正得到有力控制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武汉2月28日电 (记者董庆森 常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8日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央指导组指导组织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进展。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经过艰苦努力,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但绝不可以有侥幸心理、松劲心态。   马晓伟说,目前武汉定点医院收治的重症患者转归为治愈的占比从14%提高到了64%,全国累计确诊7.8万多名患者,治愈出院3.6万多人。下一步,中央指导组在疫情防控方面,要指导各地依法依规提出动态调整应急响应级别的建议;在医疗救治方面,要确保新增、新发现病例“日清日结”,继续优化医疗设备资源,安排好19个省份“以省包市”对口支援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目前武汉疫情快速上升的趋势已经得到了遏制,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由最高峰2月13日的3910例,下降至2月27日313例;新增治愈病例从2月20日起已连续8天超过新增确诊病例数;重症占比从2月11日的31.6%下降到27日的22.4%;病亡率从1月26日的最高点9.0%,下降到现在的4.4%,这些数字充分表明疫情正在得到有力的控制。此外,武汉目前新增病例80%至90%是由疑似病例转来的。梁万年说,专家组研判认为,目前中国的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仍然面临着反弹的巨大压力,所以还是不能盲目乐观,防控工作还是丝毫不能放松。   如何防止疫情反弹,怎样控制风险?对此,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表示,目前已要求各省制定预案、加强演练;有关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认真落实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措施,做好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确诊和疑似病例。同时,要加强流行病学的调查,对于密切接触者进行跟踪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治尽治。   国家在关心爱护一线医务人员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薪酬待遇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对于在湖北一线的医务人员,将临时性工作补助的标准提高一倍,薪酬水平提高两倍,扩大卫生防疫津贴发放范围;在执业安全方面,严厉打击在疫情防控期间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的执业环境,同时加强医务人员执业安全防护,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的发生,对于已经感染的医务人员,积极给予医疗救治;在生活保障方面,积极筹措资金,为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疗队队员发放必要的生活用品。

外资外贸逆势上扬

  一段时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外贸走势和吸收外资情况受到各方关注:进出口会不会受到较大影响?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会不会受影响?外资会不会撤离?   “从商务部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很多外贸企业正在迅速恢复产能,各地区各部门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精准施策,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减负助力。”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日前指出,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中方将继续加大对外资企业的服务力度,“有针对性地协调解决外资企业在投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信心源于坚实的底气,改革开放40多年奠定了我国外贸发展的良好基础,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也将为外商投资提供持续的动力。总体而言,我国在很多方面依然具有国际比较优势,对此应该有信心。   从对外贸易来看,迎难而上是近年来中国外贸的底色。2019年,我国外贸发展环境严峻复杂,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中国外贸经受住了重大风险考验,展示出强劲韧性和蓬勃活力。”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表示,2019年,我国出台政策措施,营造便利友好营商环境,妥善运用经济手段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实现了外贸发展逆势增长,进出口规模、国际市场份额双双迈上新台阶,圆满完成稳中提质目标任务。   我国出台进一步稳外贸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外贸发展环境。201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进一步稳外贸政策措施,包括完善财税政策、支持外贸融资、加大信保支持、加快发展新业态、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方面。   我国积极主动扩大进口,中国进口发展稳中有进。2019年,中国货物进口达到了14.31万亿元,同比增长1.6%。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水果、坚果、食用植物油、猪肉、牛肉进口大幅增长,保证了国内供应、稳定了市场价格。国外高品质商品逐渐深入寻常百姓家,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关税总水平进一步降至7.4%。推进《贸易便利化协定》措施落实,2019年年底实施率已达96.2%。消费品进口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2019年11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比首届增长23%。一批传统出口企业以进博会为契机,加快转型发展。   我国深入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新动能新活力。完善政策,创新监管,优化流程。新设24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为跨境电商综试区零售出口企业量身定制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让深受企业欢迎的增值税“无票免税”政策真正落地。不断优化市场采购贸易政策措施。支持加工贸易保税维修再制造项目先行先试,全年新增8个项目,涉及通讯设备、船舶、轨道交通、航空等行业。   我国还通过大力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积极支持边境贸易创新发展、持续推进“三项建设”等工作,不断推动外贸稳中提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全年货物进出口31.6万亿元,增长3.4%。   从吸收外资来看,逆势向上是近年来的突出特点。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跨国投资低迷、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各国引资竞争加剧的条件下,2019年我国吸收外资实现逆势增长——按人民币计,达到9415.2亿元,比上年增长5.8%;以美元计,1381.4亿美元,增长2.4%。   “围绕‘稳外资’工作,去年连续发布实施了新的外商投资法、国务院稳外资20条、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指出,2019年我国打出了稳外资的“组合拳”,有力稳定了外商投资的预期,提振了投资信心。   外资市场准入取得新突破,修订发布2019年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各减8条,减至40条和37条,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外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推动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以更大力度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和合法权益;外资法律制度实现历史性变革,推动出台外商投资法,取代了“外资三法”,成为新时代外商投资基础性法律。   当前,中国正在全力以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当前全球经贸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这更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共度时艰,也相信处于全球供应链各环节的政府和市场主体,会为来自中国的商品、服务和输华的商品提供更多的贸易便利。同时,我国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优势没有改变。中国也将继续加大对外资企业的服务力度,协助外资企业积极应对疫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冯其予)

陕西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西安2月27日电 记者张毅报道: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等29个贫困县(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陕西56个贫困县(区)实现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根据中央和陕西省相关政策规定的贫困县退出程序,此次脱贫摘帽的29个贫困县(区)先后通过县级自查自评、市级核查、省级专项评估检查,经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贫困县退出标准,并经省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公示期间未发现影响贫困县退出的实质性问题。   陕西地处吕梁山区、六盘山区、秦巴山区三大集中连片贫困带,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曾有56个贫困县(区),经过多年持续努力,陕西2017年实现4个县(区)“摘帽”、48.8万人脱贫;2018年实现23个县(区)“摘帽”、104.5万人脱贫。2019年作为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的一年,包括10个深度贫困县(区)在内的剩余29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全年实现57.88万贫困人口脱贫。   陕西省要求,已脱贫退出县(区)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措施,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要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责任,对已脱贫退出县(区)重点督查后续帮扶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贵州:两个胜利都要必得

  苗岭山麓,贵州都匀市平浪镇平浪大坝的蔬菜基地里,数十位农民散布其间劳作,或起垄,或施肥,或覆膜,田间地头“追赶”春光;赤水河畔,鼠年的第一瓶茅台酒在2月19日上午“系”上红飘带,目前,茅台酒厂已全面复产,并即将满负荷生产;截至2月26日,贵州省411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为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贵州提出“两场战役都要打赢,两个胜利都要必得”。在确保安全防控前提下,贵州省正全力以赴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千方百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形成管点控线畅面格局   连日来,不断有好消息从贵州省将军山医院传来,新冠肺炎患者陆续从该院治愈出院。为减轻地方压力,防止医护人员发生交叉感染,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贵州将市县患者全部集中到将军山医院救治,以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   贵州坚持依法科学防控、分类精准施策,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做到防疫不松劲、发展不误时。   连日来,贵州的新增确诊病例数一直处于低位,目前治愈的确诊病例超过76%,特别是2月17日以来,更是连续多日实现了确诊病例零增长。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贵州省2月15日宣布,取消疫情防控期间设立在各市州、各县、乡村之间的2059个“关卡”,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逐步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2月21日,该省又进一步撤除了20个高速公路省界、63个国省干线公路省界疫情防控卡点。   撤除“关卡”,贵州并不是一放了之,而是把防控的重点放到了生产生活的“最后一公里”上,防控好重点人群和重点部位,加快形成“管点”“控线”“畅面”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通过管住点、放开面,使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转动起来,为畅通经济社会循环打下基础。   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村庄和社区等“最后一公里”,贵州严防严控,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盲区。如,贵阳市继续实施城市小区封闭管理,城市小区原则上只允许本小区业主(含外来租住户)进出;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百货商场、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等可恢复营业,但需严格控制人数,进入人员须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测量。   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社区,停车场出入口成为防控工作的重要“卡点”,驾车出入的居民除了接受体温监测以外,还需要扫描“贵阳市疫情防控信息平台”和“贵州110便民服务”两个二维码,证明业主身份和健康轨迹,并录入和疫情有关的信息。   对于复工的企业,贵州省要求企业对厂区内生产、生活、办公区域进行全面环境卫生清理,并督促企业建立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具体措施,落实人员责任,建立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形成从企业管理层到车间班组、一线员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   把时间抢回来 把损失补回来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对于贵州这个贫困人口数量曾居全国之首的西部省份而言,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先前的部署。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生产发展关系生计。“既要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又要确保复工复产、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表示。   不久前,贵州省农业部门召开系统视频会议,部署春耕备耕工作,要求各地围绕农民增收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调减低效作物种植,不断扩大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规模,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黔西南州对106个500亩以上坝区的种植模式、组织方式、主导产业进行细化,结合茶叶、薏仁米、精品水果、香蕉、蔬菜等10个重点产业,推出多项鼓励奖补政策,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毕节市林业局成立特色林业产业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市的刺梨、皂角、油茶、核桃、花椒等特色林业的发展种植;在麻山腹地的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5个500亩以上坝区成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村民忙着平整土地,培育红薯、辣椒等秧苗。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唐隆强告诉记者,今年该省的春种进度快于去年同期,“贵州备耕物资准备充分,夏收作物长势良好,可以迎来夏季粮油作物丰收的开门红”。   企业、项目是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牛鼻子”。贵州省提出,全省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在2月底前全部复工复产。   推动企业复产,贵州多部门出台利好政策,各地组织工作专班深入企业一线,“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防控物资、原材料、资金、用工等困难。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推出197款云服务项目;贵阳海关在物资快速通关、顺延业务办理期限、简化办事流程、加强联防联控等七个方面为企业优化服务……...

湖北襄阳:严密防范疫情反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武汉2月27日电 记者常理 董庆森报道:27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襄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辽宁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对口支援襄阳情况。发布会上,襄阳市市长郄英才介绍,襄阳市确诊病例基数高,救治压力大。虽然新增确诊病例已经近零、见零,但仍要防范反弹风险,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任务依然艰巨。   郄英才表示,襄阳市全力抓救治,提高救治能力。目前累计集中隔离观察9580人,解除7713人,转诊408人。全市征用宾馆设置集中医学观察点302个,房间13219间,都配备了必要的医疗力量。对确诊和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除生活不能自理等特殊原因外,全部单人单间集中隔离。对社区排查出的发热症状患者一律送医,对发热门诊接近疑似的患者一律集中留观,对暂时不能排除疑似的患者全部参照疑似患者集中隔离治疗。   同时,襄阳市明确提出,确诊患者的床位数、疑似患者的病房数要按照常住人口的万分之二来准备。襄阳市还将收治工作闭环延伸至康复期,从2月13日起对治愈出院的确诊患者实行集中隔离观察7天,从2月22日起对所有治愈的确诊和疑似患者实行集中隔离观察14天。   郄英才介绍,目前襄阳市米面、粮油、蔬菜、肉蛋等供应充足。从2月4日起,在全市推广移动菜篮子代购配送服务,目前中心城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6个县市结合实际全面开展了城镇社区和乡村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代购配送服务。为了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需求,襄阳市对中心城区的低保对象定期免费配送粮油、蔬菜和鸡蛋。   据介绍,襄阳市实行分类施治。在轻症患者治疗上突出中西医结合,中药使用率达到96%,有效防止了轻转重。在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治疗上,整合力量组建专家团队,集中最先进的治疗设备,把具备转送条件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都集中到市区的3家三甲医院救治,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据宁夏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黄河介绍,宁夏先后有6批782名医护人员驰援襄阳、武汉,承担新冠肺炎多个病区的救治工作。据辽宁省对口支援前方指挥部副指挥长、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陈艳兰介绍,辽宁驰援襄阳的医护人员共计420人,医生157人。在对口支援襄阳同时,辽宁省向武汉派出了1616名医疗队员。

北京战“疫”事关全局更须严阵以待

  这两天,两个事件再次触动了人们的神经。一则,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一起外省输入的单位聚集性疫情,一在京事业单位保洁员带病上班感染10人,密切接触者178人。另一则,一位刑满释放女子确诊新冠肺炎,该女子2月22日凌晨由其家属驾车从武汉接回北京,并且来京前已出现发热症状,目前该女子与3名密切接触的亲属已被及时隔离,中央多部门联合调查组已开始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   这两个事件性质和后果都很严重,给北京连日来抗“疫”向好的形势带来不利影响,凸显当前北京疫情防控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作为首都,北京战“疫”成效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全国疫情防控全局,责任尤为重大;北京是世界看中国的窗口,一丝一毫的变化都会因国内外高度关注而呈倍数放大,其防控水平必须是高标准;作为拥有几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伴随返程人流和复工复产,城市交通流量回升、人员交互频率增加、聚集性风险增大,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面临比其他城市更大的压力。这些情况,都要求北京自我施压,严格要求,守土尽责。   前一阶段,北京市严格落实各级防控责任,抓实抓细抓落地,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但远没有到了可以松口气的时候。这两个事件的出现,警示我们防控链条仍有缺口。人流错峰、有序返京,意味着战线被拉长,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消化”返京人流,更提醒我们必须保持清醒,时刻严阵以待。   时刻严阵以待,必须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扎扎实实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在研究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反复强调要全力做好北京疫情防控工作。“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防控举措越是初见成效,越要一鼓作气,严防盲区死角、严防死灰复燃、严防疫情扩散蔓延,确保首都安全稳定。   时刻严阵以待,必须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北京服务业占比高,商务楼宇密集,要切实加强园区、楼宇、企业、工地等人员密集场所防疫工作,采取分区、限流等措施,确保复工复产人员安全和秩序良好;复工复产范围扩大,公交、地铁等在做好日常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出台针对性方案,做好返程大客流应对,进一步细化各类精准防控措施,让隐患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   时刻严阵以待,必须进一步压紧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坚持做到一切从严。着眼当下,人员返京、复工复产后,各单位事实上已经成为战“疫”的前沿阵地,一定要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严格严格再严格,仔细摸排每位返京员工的行程和健康情况,确保信息反馈真实,落实落实再落实,按照北京市划定的防控“硬杠杠”,抓好细节处细微点。   更果断才能更主动,更严格才能更安全。目前,多个省区市已经下调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但北京市仍保持为一级响应,这样的谨慎是正确的。上上下下仍需拧紧思想“发条”,保持战斗状态,持续发力、倾尽全力、精准施策,胜利必将属于我们。(牛瑾)

政法机关精准执法保障复工复产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6日讯 记者李万祥报道:日前,中央政法委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制定了《关于政法机关依法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的意见》。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意见》相关情况。   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王洪祥表示,针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执法司法问题,按照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定,《意见》进一步细化明晰执法司法标准和程序。   《意见》明确,健全完善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法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打通人流、物流堵点,在保障疫情防控车辆优先通行的同时,针对企业复工复产交通流量、货运物流回升的实际,不断科学优化交通管控,全力保障公路路网安全顺畅运行,确保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解决好生活必需品供应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意见》明确,依法严厉打击妨害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违法犯罪。“截至2月24日,全国公安机关先后查处涉及疫情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2.2万起,刑事拘留4260人。”公安部副部长杜航伟介绍,公安机关将按照《意见》要求,依法严厉打击扰乱医疗秩序、防疫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严厉打击非法捕杀、非法交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和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   《意见》强调精准执法,一手抓严厉打击,一手抓“温情执法”。“在依法从严打击妨害企业复工复产犯罪当中,要准确把握违法行为和刑事犯罪的界限,正确处理严厉打击和依法办案的关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国庆表示,对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为推动复工复产、满足疫情防控需要开展的一些生产经营活动可能涉嫌犯罪的,要综合考虑企业经营者的主观故意、危害后果、违法情节,准确认定社会危害性,依照有关法律妥善处理。加强涉及疫情防控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对影响企业复工复产、损害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的违法执行活动,及时要求有关部门立即纠正。   “对处于审判阶段的企业经营者,我们要慎用有关羁押性的强制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述元表示,依法能够采取较为轻缓宽和措施的,尽量不采用限制人身财产权利等强制性措施。需要依法查封、扣押、冻结的,一般应当预留必要的流动资金和往来账户,对涉案企业正在投入生产运营或者正在用于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的设备资金和技术资料等,原则上不予查封、扣押、冻结。   《意见》要求,对企业因面临司法查控等民事执行措施难以复工复产、维持正常经营的,加强部门协作,研究更加合理的执行方案,选择采用对企业生产影响最小的执法措施,为企业恢复生产创造条件。   据了解,司法部已印发通知,要求各地为复工复产企业困难职工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困难职工可通过中国法律服务网、热线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方式进行法律咨询,申请法律援助。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介绍,不能通过网络申请的可通过电话预约服务。针对某些紧急情况,司法部应采取上门服务,并开通绿色通道,做到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指派,尽量简化审批手续。

中国粮油供应充足 市场运行平稳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在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我国粮油供应没有出现断档,没有出现脱销,始终供应充足,市场运行平稳。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为粮食宏观调控、应急保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面对疫情等突发状况,我们有能力把饭碗稳稳端在手上。”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军说。   湖北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但是疫情发生以来,没有发生一起哄抬粮价、抢购粮油的事件。湖北省粮食局负责人说,目前湖北省粮食库存充裕,可供全省居民口粮消费一年以上,其中,中央事权粮食可供消费半年以上。为了进一步保障湖北省疫情期间的粮油供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建立了湖北与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周边四省粮油供应联动保障机制,联系98家重点企业,每日调度五省联保协作重点企业保障能力。与中粮、益海嘉里等12家骨干龙头企业建立联系制度,重点保湖北省和武汉市供应。   从全国来看,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我国粮食库存主要包括中央事权粮食、地方事权粮食和企业周转库存。中央事权粮食由中储粮集团公司负责具体管理,包括中央储备粮和其他中央政策性粮食。地方事权粮食包括地方储备粮和其他地方政策性粮食。地方事权粮食由地方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负责具体管理。除中央事权粮食和地方事权粮食外,许多粮食企业也保持有一定量的周转库存。此外,为预防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等引起的粮食市场异常波动,我国还建立了相应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米面油等成品储备,可以满足当地10天至15天供应,调控物质基础雄厚。同时,我国粮油市场体系和配送、供应网络健全,能够迅速将米面油投放到终端消费市场。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除了要有足够的粮食产量和合理库存作前提,还需要有相应的加工流通能力和产业链掌控能力。只有经过加工转化和物流配送,把成品粮油及时供应给消费者,才能真正实现粮食安全。我国有着很强的粮油加工能力,在疫情发生后,各地组织粮油骨干企业和应急加工企业及时开工复产,增加成品粮油投放,保证持续稳定供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24日,37家保供协作机制重点企业全部开工,复工率100%。企业日加工能力小麦2.19万吨、稻谷1.21万吨、油脂1680吨。全国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共计5388家,已开工3857家,占比为71.6%。“我们将加大协调力度,协助企业解决物流运输、用工不足、港口通关等问题,全力推进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复工复产。”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说。   但是,从长远看,我国粮食供给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粮食生产能力还不稳固。部分地方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有所抬头,一些地方甚至减少粮食生产,种粮效益下降等问题依然存在。加强“三农”政策保障,稳定粮食产能,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也是春耕备耕的重要时期,农民正在田间辛勤劳作,为全年粮食丰收厚植希望。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要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要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保持应有的自给率,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加快推广使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要加强春耕备耕和越冬作物田间管理,推动农资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打通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民下田等堵点。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恢复双季稻,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慧)

经济日报:关键是强担当、抓落实、增本领

  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肯定“双线”作战成绩的同时,要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领导责任,特别是抓落实的职责,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都要扛起责任、经受考验,以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坚决夺取抗“疫”胜利。   坚决夺取最后胜利,首要的是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要增强责任之心,在其位谋其政,及时掌握疫情,及时采取行动,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切忌一味等、靠、要等懈怠情绪;要增强忧患意识,对风险因素需有底线思维,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尤其是在疫情形势初步向好的时候,切不可有麻痹思想、侥幸心理。   坚决夺取最后胜利,关键在提高工作本领,狠抓工作落实。当前,疫情防控与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相互交织,对此,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研判形势时头脑清醒,抓住痛点时毫不放松,解决问题时一抓到底,特别是针对影响工作落细落实的各种梗阻,必须分层理清,逐个解决。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在工作中暴露出来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不足等问题,在战中学、学中战,着力补短板、强弱项。   “疾风知劲草”。越是紧要关头,越能考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担当尽责的精神、驾驭工作的能力。当前,疫情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如何密切跟踪疫情发展态势并及时有效应对,如何切实回应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的所需所求,如何预先谋划疫情过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协同发展等,都是需要我们回答好的重大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此次大战、大考中锤炼初心使命和过硬本领,更好总结经验教训,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契机,战胜疫情,保持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的势头,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本报评论员)

专家:产业升级孕育更大潜力 经济向好基本面不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和影视娱乐等人群聚集的线下服务消费受到较大冲击,但与此同时,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上娱乐等数字经济新业态的表现十分活跃。专家指出,我们既要正视疫情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也要看到冲击只是短期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没有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服务业“稳定器”作用稳固。2012年以来,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且持续提升,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9.4%,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3.9%。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9886元,增长12.6%。一旦疫情缓解,线下服务消费将出现补偿性反弹。   我国完善的工业体系、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大大增加了应对突发风险冲击的韧性和回旋余地。目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有望连续10年稳居世界首位。疫情期间,为缓解口罩等防疫物资供应紧张的局面,不少汽车、石化、服装纺织等行业企业纷纷及时转产口罩、防护服等,这正是我国经济强大韧性的体现。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正面临深刻调整,工业发展加速向中高端迈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柔性化定制、共享生产平台、供应链管理等新模式方兴未艾,助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19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7%和8.8%,占比分别达32.5%和14.4%;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3%。   “面对疫情挑战,制造业要保持技术创新能力,将疫情危机转变为升级发展的契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程大为表示,目前,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企业已经开始改变生产、运营模式,远程培训、远程办公等正成为新模式,这些新模式都符合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潮流。   从产业要素看,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有最大规模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这是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的巨大潜力所在。近年来,油气、电力、铁路等领域要素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也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更有力的要素支撑。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看来,此次疫情会带来一些意义深远的调整。疫情加速了各行各业触网上网进程,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加深,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融合加速,加快产城融合和智能化改造。疫情还催生了一些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如无人机配送、远程医疗、手机游戏、生鲜电商、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将会蓬勃发展。此外,无论是从员工健康安全考虑还是从产业链安全管理需要,各行各业都会加大安全防护管理投资,更加人性化进行流程设计,更加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   “疫情的短暂冲击对很多产业来说只是按下了暂停键,但也激发企业加快产业升级的决心,只有向创新要效益,趁机练好内功,才能扛得住外部风险的挑战,在今后发展中走得更远。”刘向东说。   更重要的是,面对疫情我们不是被动应对,而是积极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部门各地区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出台了财税、金融、社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纾解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困难。   “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疫情防控的进展和成效。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也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记者 熊 丽)

复工复产须严守防控责任

  最近,北京某大型互联网公司复工后,一名员工感染新冠肺炎引发社会关注。目前,已有包括该公司员工在内的82名密切接触者被隔离。同时,北京市发改委约谈该企业负责人,要求其全面查找防控工作流程中的漏洞并立即整改。   当前,各地企业正有序复工复产,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容不得丝毫侥幸和懈怠。企业复工复产,前提是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员工安全和健康。为此,北京市日前专门发布通知,要求所有返京人员到京后,均应居家或集中观察14天,并出台了47个行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   然而,在执行环节,少数企业管理者或因认识上不足、思想上麻痹,或因行业竞争压力,单纯追求经营指标,未能严格执行相关防控规定。最近,各地披露了多起因企业复工防控不力发生的聚集性疫情,部分企业因防控工作做得松弛懈怠、不严不实被监管部门公开通报。   一家企业,少则几十、上百人,多则数千乃至上万人。企业复工复产之后,人员流动性增多和员工相对集中的特点,为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绝不能放松疫情防控。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如果只注重经营业绩,不落实防控工作规定,导致疫情传播或扩散,显然会重挫企业的积极性,如果因此造成停产停工,还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更大不利影响。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厘清“短期账”和“长远账”之间的关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复工复产。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生计。可以说,有效防控疫情,确保员工健康,不仅事关企业社会责任,也是企业不容回避的法定义务。中央多次强调,要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各地也出台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防控工作机制。避免企业集聚性疫情发生,除了员工个人要做好安全防护之外,企业管理者更要落实好中央要求和地方规定,通过严之更严、细之更细的举措,切实防患于未然,最终化“两难”为疫情防控与企业经营“双赢”。(作者:祝 伟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零增长”并不意味着“零风险”

  确诊病例“零增长”只代表前一段时间的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并不能说明今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首都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疫情防控越是初见成效,越要一鼓作气、严管严控,应继续保持战斗状态,持续发力、精准施策。   2月24日下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北京市已连续2天没有新增确诊病例,但这并不意味着“零增长”就是“零风险”,目前北京市密切接触者没有解除医学隔离观察的还有613人。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首次连续两天实现确诊病例“零增长”,因而受到关注。尽管如此,北京市相关部门依然保持了清醒头脑,这种谨慎的态度值得肯定。   前一阶段,北京市严格落实各级防控责任,牢牢抓住社区这个关键环节,调动北京333个街道乡镇和7000余个社区村的防疫力量联防联控,加强健康检测,细化“地毯式”摸排,强化各种服务,织密抵御疫情的防线。同时,北京市交通领域严格各项防控措施,从“进京通道防输入、市内交通防扩散、从业人员防感染”三个重点,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取得阶段性成效。   新冠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我们对其认识仍然十分有限,病毒来源、潜伏期、症状表现、变异可能性等关键问题都只是初步认知,药物、疫苗研发还在路上。在没有找到根本性预防、救治的医疗手段之前,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人们都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可见,相关地区确诊病例“零增长”只代表前一段时间的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并不能说明今后就可以高枕无忧。近日,有媒体报道前往香山游玩的游客较多,甚至出现了道路拥堵。对于这种人员聚集可能造成病毒扩散的情况,有关方面必须及时引导、做好防范。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首都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疫情防控越是初见成效,越要一鼓作气、严管严控。北京还是一座拥有几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随着春节后800万人陆续返京,疫情防控迎来新的挑战。加之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人际交往逐渐增多,聚集性风险增大,北京市必须坚决抓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两大任务,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尽最大可能控制疫情波及范围。同时,要守住入京通道第一道防线,做好健康监测和人员管理,加强京津冀地区联防联控,其他省份也要加大支持力度。此外,还应加强重点防控部位人员的物资保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及时调配,在京有关部门和单位则要给予支持。   北京的“城市角色”,决定了防控工作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北京市广大干部群众应继续保持战斗状态,持续发力、精准施策,胜利必将属于坚持者。(作者:李佳霖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不必担心杠杆率短期小幅波动

  目前,我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了积极进展、金融风险总体收敛,这也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打下了良好基础。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同时,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引导作用,以改革的办法促进降低企业融资实际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   2月2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今年也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此时重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是强调在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之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同样不能放松。   金融业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的影响会反映到金融业上来。比如,体现在信贷增长方面,餐饮娱乐、购物旅游等行业受到短期影响较大,使得消费贷款可能出现暂时下降;又如制造业、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等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这也在短期内抑制了相关贷款需求。受疫情短期冲击,宏观杠杆率可能会出现小幅波动。   但需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大,宏观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以及企业复工复产,这些短期影响也将逐步消退。疫情过后,前期被抑制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会得到充分释放,经济增长会出现快速反弹回升,对金融业的影响也将逐渐消退。   我国宏观杠杆率将保持基本稳定,难以再现大幅上升情况。目前,我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了积极进展、金融风险总体收敛,这也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打下了良好基础。近年来,我国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得到了遏制。与2009年至2017年宏观杠杆率年均上升超过10个百分点相比,2017年以来,表外融资增长明显放缓,宏观杠杆率整体保持在250%左右,结构性持续优化,企业杠杆率较2017年底已经下降5个至6个百分点,政府部门、家庭部门杠杆率增长也在放缓。可以说,宏观杠杆率保持了基本稳定,在此基础上,即使出现短期小幅波动,也是暂时的。   更重要的是,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已经转为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这从制度上保证了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比如,从今年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来看,同比增长10.7%,与2019年全年增速持平,债务增速和社融增速大体相当,这有利于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向好趋势不变,但面对疫情需要更加有为。短期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同时,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引导作用,以改革的办法促进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   货币政策还要把握好度,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下,我国仍将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继续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向纵深推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作者:陈果静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对重症患者实施一人一策精准治疗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武汉2月25日电 记者董庆森 常理报道: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支援湖北医疗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开展重症救治情况。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高华说,目前,共有12支外省医疗队和1600名医务人员进驻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开展救治工作。在救治中,医院整合、混编了各支医疗队的优势力量,成立了气管插管、血液净化小分队和中医药治疗小组等专业小组,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实施一人一策的精准治疗,“尤其让人感动的是,李兰娟院士带领团队驻扎东院,连续工作24天,并多次为各医疗队授课,提高了大家对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的认识”。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施秉银给出了3点临床诊疗提示:一是老年患者,特别是有长期慢性病的患者,如果感染新冠肺炎,就是风险最高的患者;二是有部分气管插管时间比较长,如果采取其他方式,病人缺氧的情况没有得到有效改正,就应该采取进一步措施;三是到后期要注意抗感染,同时一定要注意内环境的稳定,这对成功抢救病人非常重要。   支援湖北医疗队对危重症患者救治有哪些新举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康焰说,医疗队首先坚持三级查房制度,为每一名患者拟定最恰当的治疗方案。同时,坚持疑难病例讨论,多学科专家深入分析,拟定最适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坚持死亡病例讨论,让每一个死亡病例留下的经验教训都能被吸取。此外,医疗队会依据患者病情程度,分成绿、黄、红3个区域进行救治。绿区病人的情况相对较轻,标准治疗就能改善病情;黄区收治年纪较大且可能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红区则收治重症患者,这些患者很多已经发生了多系统器官功能的损害,必须集中起来给予器官功能监测和支持治疗。

现代农机成为春耕主力军

  春耕不等人,备耕正当时。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各地充分发挥农机在春耕备耕中的主力军作用,切实做到防疫不松劲,春耕不耽误,全力保障“菜篮子”“米袋子”有效供给。   在河北柏乡县西汪镇西汪村的麦田里,绿色的麦苗从冻土层中吐露新芽。一名驾驶员正驾驶着麦田专用镇压器进行返青镇压。“早春麦田要先进行镇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灭除越冬杂草,以达到土层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抗旱的作用。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合作社主要通过微信、明白纸、广播等无接触形式宣传指导群众开展小麦春季管理工作。”河北柏乡县金谷源优质小麦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常清说。   农业农村部预计,今年春耕生产全国可投入各类农机具超过2200万台套,粮油作物机耕率、机播率分别超过90%和55%。   作为劳务输入大省,浙江省大力推进农业“机器换人”,积极发挥农机服务组织的作用,推行代耕代种代管服务,合理调配作业机具,协调开展跨区作业,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用工难”问题。   劳务输出大省对农机的需求更大。“使用无人植保飞机、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驾驶收割机等智能化农机装备能够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四川眉山市东坡区悦兴镇金光村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李相德说,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拥有大型农机具160余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12台、乘坐式插秧机52台、烘干机65台。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合作社还购买了25架无人机,为20台插秧机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现在正着手购买无人插秧机、收割机。   无人机和喷杆喷雾机还成为当前农村防疫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各地鼓励和引导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企业,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无人植保飞机等高效农机装备,积极参与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在村道、街巷、复工企业等公共场所喷洒消毒液,有效缓解了农村防疫压力。常清表示,他们合作社安排了7辆喷药机参与柏乡县西汪镇各个村群防群控免费消毒作业,花费1万多元。   经济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到疫情影响,当前农机作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一些地方乡村道路封闭,部分区域出现了误时误工现象。二是防疫防护物资不足,农机作业和服务人员无法集中复工。三是防疫隔离人员的信息没有区域共享平台,部分区域可能重复隔离,农机作业和服务人员无法跨区作业。四是排灌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保养维护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五是农机产品供应困难,几乎所有的农机整机产品和零配件都在紧俏状态。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期间农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各地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服务保障。福建厦门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手机APP和农机购置补贴辅助管理系统全程网上受理农机补贴申请。云南省保山市农机推广站通过电话、微信等远程手段,督促指导五县(市、区)农机推广站加快组织开展农机春耕备耕、农机检修工作,做到防疫春耕两不误。   针对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农机供应紧缺的新情况,四川强化农机装备支撑,指导农机产销企业加强机具调度、储备,保障农机装备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农机运输流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确保用于春耕备耕生产的农机具能进得来、卖得出、买得到、运得走,及时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慧)

三峡集团一批新能源项目集中开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4日讯 记者王轶辰报道: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疫情保生产促发展的关键时刻,三峡集团24日在京通过视频会形式发出开工动员令,宣布在广东、江苏等地开工建设总装机规模392万千瓦、总投资580亿元的25个新能源项目,建设期预计提供各类就业岗位约1.7万个。   记者了解到,此次集中开工建设的项目有25个,投资规模大、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是三峡集团在做好“六稳”工作中发挥中央企业排头兵和主力军作用的具体体现。这些项目分布于广东、江苏、福建、宁夏、河北等14个省份,将直接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对调整优化地方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其中,阳江项目共分为五期建设,此次二至五期项目同步开工,创国内海上风电一次性开工建设规模之最。江苏如东项目是国内首个±40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海上风电项目,直流海缆输电距离超100公里,是目前国内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长的柔性直流输电海缆。两个项目总投资约424亿元,共安装414台国产大容量风电机组,预计在建设期提供各类就业岗位超4000个,计划2021年底前全面达产。   下一步,三峡集团将坚持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设两手抓、两促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实现“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零疫情报告”的“三零”目标,力争把工程建设成为引领行业发展、推动产业进步、促进能源革命、保护生态环境的精品典范工程,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更多力量。